普通野生稻褐飞虱抗性遗传纯合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冯锐

作者: 郭辉;刘百龙;秦学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褐飞虱;抗性鉴定;抗性遗传;花药培养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12 年 43 卷 02 期

页码: 146-150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普通野生稻褐飞虱抗性遗传的稳定性,筛选出抗性稳定的野生稻种质,为水稻抗褐飞虱育种提供抗源。【方法】对从46个原生地采集获得的1591份野生稻植株进行褐飞虱抗性分析,并选择具有抗性的野生稻材料通过套袋自交或花药培养分析其后代抗性遗传纯合表现。【结果】收集的野生稻材料主要为杂合体,其自交一代的生长习性和芒性等发生明显分离。在1591份普通野生稻中,仅有30份材料对褐飞虱具有抗性,其抗性等级为3~5级,大部分为5级。在11份抗性材料的自交后代中,Z1~Z3均存在褐飞虱抗性分离,部分材料在Z4抗性表现稳定;有5份材料抗性从3级提高到1~3级,有4份材料抗性从5级提高到1~3级,有两份材料抗性从5级提高到3级。普通野生稻材料2174花药培养结果表明,6000枚花药经离体培养、诱导,可获得125块独立起源的愈伤组织,分化出8丛双倍体绿苗和两丛单倍体绿苗,愈伤组织诱导率仅为2.0%,绿苗分化率为6.4%。8个独立起源的花培后代中有6个株系抗性等级为5级,有两个抗性等级达到抗的水平(3级),未发现具有1级高抗水平的植株。【结论】普通野生稻通过套袋自交和多代抗虫鉴定,可以获得稳定的高抗抗源,可以明显提高普通野生稻的褐飞虱抗性水平。花药培养有利于加速野生稻抗性遗传纯合,缩短后代筛选时间。

分类号: S511.9

  • 相关文献

[1]普通野生稻对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评价及遗传研究初报. 章琦,阙更生,邢祖颐,王春莲,李道远,陈成彬. 1992

[2]普通野生稻对稻褐飞虱的抗性遗传模式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李容柏,韦素美,黄凤宽,罗善昱,李青. 1999

[3]普通野生稻抗源94-42-5-1对稻褐飞虱的抗性评价及其遗传研究. 秦学毅,韦素美,黄凤宽,李青,罗善昱. 2002

[4]两个水稻抗褐飞虱隐性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初步定位. 侯丽媛,于萍,徐群,袁筱萍,余汉勇,王一平,王彩红,万国,彭锁堂,魏兴华. 2010

[5]玉米抗茎腐病研究进展及其鉴定与育种方法探讨. 石明亮,黄小兰,陆虎华,郝德荣,陈国清,周广飞,张振良,程玉静,孙权星,冒宇翔,薛林. 2017

[6]小麦种质对麦长管蚜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段灿星,王晓鸣,朱振东. 2006

[7]小麦抗麦双层蚜研究进展. 段灿星,朱振东,王晓鸣,张世贤,戴法超. 2003

[8]水稻对褐飞虱抗性鉴定的比较研究. 李树娟,李容柏. 2010

[9]杂交稻种质资源抗病虫鉴定研究. 肖放华,彭兆普,李宣铿. 1992

[10]超级稻品种(材料)抗病虫性的鉴定. 沈君辉,毛雪琴,孙国昌,刘光杰,程式华. 2002

[11]江西省水稻品种对褐飞虱抗性评价. 刘琤琤,熊志强,李湘民,魏洪义. 2020

[12]超级稻品种(材料)抗病虫性的鉴定. 沈群辉,毛雪琴,孙国昌,刘光杰,程式华. 2002

[13]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抗性特性的鉴定. 傅强,赖凤香,彭云良. 2014

[14]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水稻种质资源发掘. 黄所生,吴碧球,韦素美. 2012

[15]水稻品种(组合)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及评价方法比较. 李月鲲,黄凤宽,袁潜华,蔡笃程,黄所生,李成,吴碧球. 2018

[16]褐飞虱的饲养及抗褐飞虱水稻鉴定方法. 姜虹芮,吕建群. 2016

[17]茄子抗黄萎病遗传的初步研究. 井立军,常彩涛,孙振久,刘文明,王武台,蔡荣旗. 2000

[18]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扩展性的遗传研究. 王雅平,王进先,刘伊强. 1992

[19]大豆花叶病毒(SMV)株系SC4和SC8的抗性遗传分析. 王大刚,马莹,刘宁,郑桂杰,杨中路,杨永庆,智海剑. 2012

[20]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水稻耐贮藏特性的研究. 何正权,孙宗修.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