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品种阿勃的五个缺体系在两个生长阶段的叶蛋白差异(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文学飞

作者: 文学飞;潘前颖;姜奇彦;石鹏;史引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阿勃;缺体系;黄化苗;抽穗期;叶蛋白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11 年 31 卷 05 期

页码: 130-14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识别、定位小麦叶蛋白并解析小麦叶蛋白的基因组行为特征,是小麦叶蛋白质组学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采用高通量蛋白分析及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分析了普通小麦品种阿勃整倍体与其5个缺体系的黄化苗阶段叶片(E)和抽穗期叶片(H)的叶蛋白表达差异。阿勃整倍体E中重复检测到630个蛋白,阿勃整倍体H中重复检测到520个蛋白,其中514个蛋白为E和H共有,116个蛋白仅E有,6个蛋白(862,756.1,759,A56.2,458.3,249)仅H有。同时发现,染色体1A、1B、6A、6B和6D在H期影响68个叶蛋白的表达,在E期影响38个叶蛋白的表达。值得特别强调的是,叶蛋白A56.1,一个推测的逆转座子蛋白,在1A缺体系或6A缺体系的E和H期中都完全缺失,而叶蛋白756.1,一个推测的依ATP的DNA螺旋酶II 70 kD亚基,在1A缺体系或1B缺体系或6A缺体系的H期中都完全缺失。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小麦条锈菌中国鉴别寄主阿勃抗条锈病基因遗传分析. 蔺瑞明,冯晶,淦爱华,何月秋,徐世昌. 2008

[2]小麦抽穗期基因研究进展. 董春林,张明义,张晓军. 2010

[3]小麦挑旗期和抽穗期的QTL分析. 王丽辉,张立平,赵昌平,单福华,田再民,李国婧. 2008

[4]小麦抽穗期和开花期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张政,牛胤全,张东,胡成梅,苑乂川,王绘艳,王曙光,曹亚萍,孙黛珍. 2019

[5]小麦抗逆相关转录因子TaNAC47的功能分析. 张丽娜,张立超,赵光耀,贾继增,孔秀英. 2015

[6]小麦品系XN6426抽穗期相关基因的检测与定位. 张嘉园,亢玲,桂安胜,李哲,王中华,李春莲,张晓科,陈东升. 2016

[7]普通小麦(T.aestivum L.)不同作图群体抽穗期QTL分析. 宋彦霞,景蕊莲,霍纳新,任正隆,贾继增. 2006

[8]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抽穗期的QTL分析(英文). 张立平,徐小芹,赵昌平,苑少华,郭玉平. 2010

[9]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等位变异在23个国家小麦品种中的分布. 杨芳萍,韩利明,阎俊,夏先春,张勇,曲延英,王忠伟,何中虎. 2011

[10]小麦抽穗和开花期相关QTL定位与分析. 王克森,董爽爽,李法计,郭军,台述强,王利彬,程敦公,穆平,刘建军,李豪圣,赵振东,曹新有,张玉梅. 2020

[11]普通小麦(T.aestivumL.)不同作图群体抽穗期QTL分析. 宋彦霞,景蕊莲,霍纳新,任正隆,贾继增. 2006

[12]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抽穗期的QTL分析. 徐小芹,张立平,赵昌平,苑少华. 2010

[13]小麦抽穗期相关转录因子TaMYB72的功能分析. 张立超,刘国祥,赵光耀,贾继增,刘旭,孔秀英. 2015

[14]TaEMF2调控小麦抽穗期的功能分析. 武丽芬,夏川,张立超,孔秀英,陈景堂,刘旭. 2024

[15]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线粒体DNA的RAPD分析. 王述彬,罗向东,戴亮芳,陈劲枫,刘金兵,潘宝贵. 2008

[16]马铃薯茎尖培养部分无机盐浓度对黄化苗发生的影响. 黄萍,马朝宏,颜谦. 2010

[17]马铃薯茎尖培养部分因子对黄化苗发生的影响. 黄萍,马朝宏,颜谦,丁海兵. 2010

[18]用热法提取叶蛋白. 吴卫华,王钦,赵熙贵,刘兴元. 1992

[19]红萍叶蛋白氨基酸成分分析及营养价值评价研究. 杨有泉,姜传京,应朝阳,陆烝,陈敏,邓素芳. 2017

[20]红萍LPC提取方法的研究. 杨有泉,姜传京,应朝阳,陆烝,陈敏,邓素芳.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