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蔬菜藜蒿施肥技术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志毅
作者: 张志毅;范先鹏;杨利;刘冬碧;熊桂云;丁建军;曾长立;肖依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高效栽培;施肥;养分管理
期刊名称: 湖北农业科学
ISSN: 0439-8114
年卷期: 2018 年 24 期
页码: 13-14+25
摘要: 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是一种特色蔬菜品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其生产正向集中连片的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为了促进藜蒿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益,保障城市蔬菜供应,综述了藜蒿种植状况、营养特性、需肥特征和平衡施肥技术,最后对藜蒿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分类号: S647
- 相关文献
[1]湖北省小麦施肥现状及分析. 邹娟,汤颢军,朱展望,刘易科,佟汉文,陈泠,张宇庆,高春保. 2015
[2]泸州烤烟养分管理的关键技术参数研究. 李君,张云贵,谢强,刘青丽,李志宏,李健铭,张永辉,夏建华,郭仕平. 2020
[3]茶园土壤性状及茶树营养元素吸收、转运机制研究进展. 刘美雅,伊晓云,石元值,马立锋,阮建云. 2015
[4]贵州不同区域尺度植烟土壤养分特征及其养分管理初探. 石俊雄,秦松,熊德勇. 2008
[5]基于GIS的村级尺度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其养分管理研究. 张建. 2010
[6]湖北省柑桔施肥概况调查. 鲁剑巍,陈防,余常兵,万运帆,刘冬碧,王富华,王明锐,王运华. 2003
[7]农田养分调控对冀中南冬小麦生育期群体动态和养分浓度的影响. 孙彦铭,杨振立,杜晓东,韩宝文,贾良良. 2016
[8]养分管理对油麦菜氮磷养分利用率及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年耀萍,夏体渊,何明珠,章君果,达良俊. 2011
[9]关于我国马铃薯产量和化肥利用率区域特征研究. 王启富. 2019
[10]养分优化管理促进间作小麦高产群体的构建. 张艺,黄成东,廖丹,刘全清,张朝春. 2018
[11]青海春油菜养分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宋佳,徐倩,田汇,胥婷婷,张洋,张荣,黄冬琳,高亚军. 2018
[12]中德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发展比较:现状和对策-中德农业政策对话工作组赴德国、荷兰调研报告. 冀名峰,辛国昌,刘光明,谢冬生,王刚,魏莎. 2019
[13]香蕉枯萎病高抗品种'中蕉9号'营养特性的评价. 张晓龙,张立丹,董涛,李中华,李元琼,何维弟,江家泉,陈静,樊小林. 2021
[14]不同养分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陈光莉,罗德强,王荣基,陈东,何松. 2020
[15]不同农艺运筹模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展文洁,刘剑钊,梁尧,袁静超,张洪喜,刘松涛,蔡红光,任军. 2020
[16]大豆养分管理研究进展与趋势展望. 蔡姗姗,孙磊,魏丹,王伟,李玉梅,张久明,王爽,李艳,高中超. 2021
[17]甘肃省4个生态区玉米养分管理现状调查. 陈伟,孙建好,赵建华. 2013
[18]弱光区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的栽培措施. 王玉琪,梁颖,张泽锦,唐丽,黄长征,杨柳永,左晓梅. 2023
[19]山东滴灌冬小麦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 李虎,陈静,王立刚,王迎春. 2017
[20]海南植胶区养分管理现状与改进策略. 王大鹏,王秀全,成镜,何鹏,韦家少.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生物降解地膜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傅玺豪;朱建强;范先鹏;闫仁凯;张志毅;王玲;倪承凡
关键词:生物降解地膜;降解材质;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生长发育
-
氮肥运筹与硅锌肥配施对虾稻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者:聂新星;陈晨;张敏敏;段小丽;洪俊;周雷;曹文;杨利
关键词:水稻;氮肥运筹;硅肥;锌肥;虾稻1号;产量;品质
-
286份甘蓝型油菜种质苗期耐盐碱性综合评价
作者:薛天源;鲁金春子;何思晓;余忆;陈敬东;文静;沈金雄;傅廷栋;曾长立;万何平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苗期;盐碱胁迫;种质资源筛选;综合评价
-
包裹有CTA1-DD蛋白的OCS-DS纳米颗粒的制备及佐剂活性
作者:秦竹;陈瑾;侯立婷;乔绪稳;李兰;杨利;杜露平;于晓明;张元鹏;郑其升
关键词:CTA1-DD蛋白;O-羧甲基壳聚糖;硫酸葡聚糖;纳米颗粒;佐剂活性
-
不同土壤调理剂对Cd污染稻田修复效果
作者:陈晨;刘晓继;柯晓畅;曹文;程艳;洪俊;刘波;杨利
关键词:Cd;水稻;土壤调理剂;富集;转运;赋存形态转化
-
江汉平原典型种植模式稻田土壤中农药残留特征
作者:常向前;张舒;刘冬碧;赵越;王佐乾;杨小林;夏颖;吕亮
关键词:江汉平原;中稻-油菜/小麦轮作;一季中稻;再生稻;稻田;农药残留
-
基于双特异纳米抗体FMDV血凝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杨利;张浩明;乔绪稳;陈瑾;郑其升;程海卫
关键词:口蹄疫病毒;双特异性纳米抗体;血凝检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