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库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添

作者: 高添;徐斌;杨秀春;金云翔;马海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量碳库;碳汇;气候变化

期刊名称: 地理科学进展

ISSN: 1007-6301

年卷期: 2012 年 31 卷 12 期

页码: 165-17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准确认识青藏高原草地生物量碳库及其变化规律对研究区域碳循环与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将青藏高原草地生物量碳库的研究方法与结果概括如下:①当前草地生物量碳库的估算方法主要有4种:文献记录法、实地调查法、遥感—植被指数法和过程模型法等,而估算方法、采样标准与地下生物量估算是导致结果差异的主要因素;②文献结果显示,青藏高原草地生物量的平均碳密度为223 g/m2,碳库为277TgC(1Tg=1012g);③采用遥感的估算结果表明,近20年来青藏高原草地地上生物量碳库呈增加的趋势,总体处于碳汇状态;④影响青藏高原草地地上生物量的主要因子是降水量,温度对生物量的影响还存在不确定性,人为干扰也是影响草地生物量的重要因素。目前青藏高原草地生物量碳库的研究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应从基础观测数据、遥感模型算法与碳—氮—水耦合过程模拟等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

分类号: S812

  • 相关文献

[1]青藏高原草地地上生物量和理论载畜量(英文). 张宪洲,李猛,武建双,何永涛,牛犇. 2022

[2]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互作机制. 刘兴元,龙瑞军,尚占环. 2012

[3]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潜在植被类型面积预估. 王志伟,岳广阳,吴晓东,张文. 2019

[4]无人机航拍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宜树华,陈建军,秦彧. 2016

[5]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藏北高寒草地NPP的影响. 高清竹,万运帆,李玉娥,林而达,江村旺扎,王宝山,李文福. 2007

[6]藏北地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气候变化风险及其综合适应管理. 高清竹,万运帆,李玉娥,刘硕,马欣,江村旺扎,王宝山. 2010

[7]全球草地碳汇研究趋势与重点领域-基于1992-2022年文献计量分析. 徐恒康,逯辉,刘灏,陈超,庞卓,张国芳,刘亚丽,阚海明. 2024

[8]潮间带湿地碳循环及其环境控制机制研究进展. 仲启铖,王开运,周凯,来琦芳. 2015

[9]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物候时空变化特征. 黄文洁,曾桐瑶,黄晓东. 2019

[10]青藏高原植被物候监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马晓芳,陈思宇,邓婕,冯琦胜,黄晓东. 2016

[11]气候变化情景下青藏高原物候研究的若干进展. 韩炳宏,孔祥萍,周秉荣,石明明,赵恒和,牛得草,傅华. 2019

[12]星载激光雷达在青藏高原湖泊变迁中的应用研究. 陈思宇,巩垠熙,梁天刚. 2018

[13]青藏高原达则错近1000年来生态系统变化及可能机制. 李秀美,侯居峙,王明达,徐磊. 2021

[14]气候变化对西藏农业生产的影响. 刘国一. 2019

[15]温度对17种高寒草地植物种子大小与萌发特征关系的影响. 田真,张书琴,李文洁,蒋霏飞,陈焘. 2023

[16]青藏高原高寒区青稞光温生产潜力和产量差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弓开元,何亮,邬定荣,吕昌河,李俊,周文彬,杜军,于强. 2020

[17]三江源典型天然草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分布特征. 周少龙,李月梅,张志春,汪生珍,刘鑫,李崇帆,李刚. 2024

[18]青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与粮食安全科学考察研究专题进展(二). 潘开文,王学经,唐亚伟,沈裕虎,张林,潘志芬. 2024

[19]东祁连山高寒草地返青期不同草地型土壤磷的分布特征. 杨成德,陈秀蓉,龙瑞军,徐长林,薛莉. 2009

[20]玛曲高寒草地土壤养分对不同利用方式的响应. 邹丽娜,周志宇,颜淑云,秦彧.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