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株型春小麦新品系在河西灌区的产量潜力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世红
作者: 王世红;刘效华;柳娜;张雪婷;杨文雄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矮败小麦;春小麦;紧凑株型;播种密度;产量潜力
期刊名称: 灌溉排水学报
ISSN: 1672-3317
年卷期: 2014 年 33 卷 01 期
页码: 120-1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冬性矮败小麦轮选群体为基础,分析轮回选择育成株型紧凑的春小麦新品系的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多点品比试验中,小麦平均产量分别为10 113.0、10 759.5、10 527.0kg/hm2,较宁春4号(对照)分别极显著增产11.4%、18.5%、15.9%。播种量900万粒/hm2时,陇春1032产量最高,达到11 091.0kg/hm2;播种量825万粒/hm2时,粗秆大穗大叶品种陇春30号产量最高,为10 552.5kg/hm2。以提高成穗数为目标,选育株型紧凑且适宜密植的春小麦品种,可进一步提高该地区小麦单产。
分类号: S512.12
- 相关文献
[1]晋春14号春小麦新品种的选育. 郭凤琴,马慧英,孙振,罗志长,安建勇. 2000
[2]新疆春小麦主栽品种产量潜力研究初报. 樊哲儒,李剑峰,张跃强,王岩军,吴振录,王钊英. 2008
[3]新疆主栽和新育成春小麦品种产量潜力及其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 张跃强,李剑峰,王钊英,樊哲儒,王岩军,吴振录. 2010
[4]宁夏引黄灌区不同春小麦新品种(系)的产量潜力. 樊明,李红霞,张双喜,刘旺清,裘敏,方亮,魏亦勤. 2014
[5]灌溉模式和播种密度对东北地区春小麦光合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丰明,王英杰,王术,庄艳,葛维德. 2024
[6]一般配合力测定在构建矮败小麦耐盐轮选群体中的应用. 李强,李筠,任立凯,王龙,孙中伟. 2012
[7]矮败小麦轮回选择技术在小麦赤霉病抗性育种上的应用研究. 孙中伟,樊继伟,王康君,李强,郭明明,张广旭,陈凤. 2018
[8]连云港地区矮败小麦利用与研究进展. 李强,王龙,浦汉春,任立凯,孙中伟,李筠. 2012
[9]矮败轮回选择工具创新小麦种质资源的应用研究. 李强,李筠,任立凯,孙中伟,浦汉春. 2012
[10]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研究浅析. 浦汉春,陈凤,周振玲,樊继伟,孙宗伟,王康君,李强,郭明明. 2016
[11]小麦7~(OE)亚基导入和揉面特性的研究. 王建贺,梁丹,时晓伟,冯刚,王从磊,石斯发,王继忠. 2011
[12]轮回选择对矮败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王敏,姬虎太,张定一,曹勇,马小飞,李晓丽,姜兰芳,郑彩平. 2018
[13]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轮选1658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张明响,方聪燕,买春艳,冯宝艳,李东京,李金龙. 2020
[14]小麦新品种视察168的选育. 张明响,方聪燕,买春艳,冯宝艳,苏迪迪,尚习杰,尚瑞程,韩鹏,高川. 2021
[15]矮败小麦群体改良的方法与技术. 刘秉华,杨丽,王山荭,孟凡华. 2002
[16]诱导太谷核不育矮败小麦孤雌生殖的研究. 山军建,曾宝安,王彩芬. 2001
[17]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研究. 杨丽. 2005
[18]矮败小麦在高产、超高产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温辉芹,张立生,程天灵,李生海. 2007
[19]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晋太114的选育. 张立生,温辉芹,程天灵,裴自友,李雪,朱玫,李锐,郭明慧. 2017
[20]节水优质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1号. 柳娜,杨文雄,王世红,张雪婷,杨长刚,刘宝龙,曹东,袁俊秀,刘效华.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甘肃省小麦农家种老芒麦分子鉴定及其重要性状评价
作者:展宗冰;靳奇峰;刘迪;吕迎春;郭莹;张雪婷;虎梦霞;王尚;杨芳萍
关键词:小麦;地方种;老芒麦;AFLP;分子标记检测;异质性;性状评价
-
优质中强筋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4号选育报告
作者:杨长刚;柳娜;张雪婷;王世红;杨文雄;袁俊秀;刘效华
关键词: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4号;节水;中强筋;选育
-
抗旱丰产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3号选育报告
作者:袁俊秀;刘效华;王世红;柳娜;张雪婷;杨长刚;郭莹;杨文雄
关键词:春小麦;新品种;陇春 43 号;选育
-
甘肃省小麦品种(系)矮秆基因检测及分布规律
作者:杨芳萍;郭莹;田媛媛;曹世勤;刘金栋;张雪婷;鲁清林;张文涛;王世红;虎梦霞;王雅美
关键词:甘肃;地方种;矮秆基因;分子标记;分布频率
-
优质节水广适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1号选育与应用
作者:柳娜;杨长刚;王世红;张雪婷;曹东;杨文雄;刘效华;袁俊秀;刘宝龙;何振明;张怀刚;王晓武
关键词:
-
宁春4号优选系改良的遗传机制研究
作者:杨长刚;Momal Baloch;柳娜;张雪婷;李前荣;陶媛;韩蕾;王世红;杨春武
关键词:宁春4号;春小麦;代谢组;转录组;遗传机制
-
宁春4号×河东乌麦F_(6:7)家系籽粒蛋白质性状及候选基因分析
作者:陈佳静;毛馨缘;王新杰;李清峰;刘彩霞;张雪婷;赵补全;亢玲;李前荣;王掌军
关键词:小麦;家系;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转录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