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河西走廊谷物及其籽粒特性考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魏益民

作者: 魏益民;钟爱亭;赵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汉代;河西走廊;谷物籽粒;籽粒特性;碳同位素测年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22 年 05 期

页码: 572-57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了解河西走廊农作物种类、食物结构和饮食文化有助于认识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历史。西汉时期,汉王朝大力开发河西走廊地区的农业资源,特别是绿洲农业资源,以满足士兵和移民的粮食和饲料需求,固疆戍边。笔者对甘肃省敦煌市敦煌藏馆提供(由黑河流域牧民收集)的谷物籽粒进行特性分析以及同位素测年,发现敦煌藏馆保留的谷物籽粒形态完整、色泽清晰,直观可辨。这些籽粒包括大麦(Hordeumvulgare L.)、青稞(Hordeumvulgare Linn.var.nudum Hook. f.)、糜子(Panicum miliaceum)和谷子(Setariaitalica)。两批大麦样本的单籽粒平均粒重为0.029 g和0.030 g,最大单籽粒粒重达到0.041 g,但大麦籽粒已无发芽能力。两批青稞单籽粒平均粒重为0.025 g和0.028 g,最大单籽粒粒重达到0.048g。经碳同位素(~(14)C)测年鉴定,大麦距今2 063~1 898年,青稞距今2 010~1 885年,糜子距今1 994~1 865年,均为西汉时期的谷物籽粒。这一结果对研究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意义。

分类号: S51-09

  • 相关文献

[1]中国河西走廊东灰山和西灰山作物遗存研究. 魏益民,杨谊时,张影全,赵博,李明,张波,郭波莉. 2020

[2]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测定谷物籽粒中三氯吡氧乙酸残留量. 杨亚琴,李圆圆,曹秀,刘燕,冯慧慧,余明霞,卫艳利,李淑芳,冯书惠,郝学飞. 2024

[3]库存年份对小麦和水稻种子发芽率及籽粒特性的影响. 何进尚,张维军,王小亮,亢玲,陈东升,袁汉民. 2019

[4]汉代西北农业区开拓及其生态环境影响. 惠富平,王思明. 2005

[5]略论汉代的农本文化政策对民间信仰的积极影响. 黄富成,惠富平. 2006

[6]汉代江淮地区陂塘水利发展及其环境效益. 惠富平,黄富成. 2007

[7]汉代农业科技政策与管理探析. 郭建新. 2019

[8]汉代苜蓿传入我国的时间考述. 孙启忠,柳茜,陶雅,徐丽君. 2016

[9]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苜蓿种植利用刍考. 孙启忠,柳茜,陶雅,徐丽君. 2017

[10]张骞与汉代苜蓿引入考述. 孙启忠,柳茜,陶雅,徐丽君. 2016

[11]发展柞蚕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姜德富. 2009

[12]河西走廊草地退化现状及其可控因素和分类综合治理. 郭正刚,张自和,侯扶江. 2002

[13]垄作沟灌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薛亮,马忠明,吕晓东,唐文雪,连彩云,王智琦,冯守疆. 2019

[14]基于循环模式下氮、磷、钾流动分析——以河西走廊凉州示范区为例. 于安芬,李瑞琴,赵有彪,车宗贤,苏永生. 2012

[15]不同套种密度对中黄30大豆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王托和,赵连芝,姜青龙,张国宏,秦天军,郑志荣,贺天新. 2010

[16]河西走廊酒泉地区盐碱土壤中可培养放线菌多样性. 李海云,胡磊,牛世全,孔维宝,达文燕,韩彩虹,阎薇如,耿晖. 2015

[17]河西灌区田间固定道保护性耕作下作物轮作模式效益评价. 张立勤,马忠明,连彩云,吕晓东,崔云玲. 2014

[18]绿洲灌区固定道耕作对土壤盐分动态的影响. 吕晓东,马忠明. 2015

[19]河西走廊水资源短缺原因及开发利用对策. 陈英,张福武. 2004

[20]河西走廊盐渍区草地建植与改良综合技术及其效果. 沈禹颖,张自和,赵银,李昀,郭正刚,侯扶江,王钦,李志龙,卫广.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