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全基因组SNP芯片分析油菜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桑世飞

作者: 桑世飞;王会;梅德圣;刘佳;付丽;王军;汪文祥;胡琼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SNP标记;遗传距离;杂种优势预测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5 年 48 卷 12 期

页码: 2469-247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简称SNP)标记估算油菜优异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分析其与杂种优势间的关系,探讨利用SNP标记预测油菜杂种优势的可行性,为油菜杂种优势利用育种提供指导。【方法】将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6个保持系(1019B、1055B、6098B、8908B、6019B、ZS11B)和8个恢复系(R1、R2、R3、R6、R9、R10、R11、OR1)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配制得到的46个F1杂种及其亲本,在湖北武汉、贵州贵阳和安徽巢湖3种生态环境下考察株高、分枝部位高度、一次有效分枝数、结角密度、主花序有效长、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及单株产量共10个产量相关性状,统计各性状在每个F1组合中的杂种优势,包括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利用油菜全基因组60K SNP芯片对14个亲本进行基因型分型,对分型得到的SNP标记经质控后利用MEGA5.0软件估算亲本间的遗传距离,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arithmetic averages,UPGMA)对亲本进行聚类分析,利用SAS9.1软件进行遗传距离与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4个亲本经油菜全基因组60K SNP芯片进行基因型分型后共得到52 157个SNP位点,经质量控制后,最终筛选出40 201个SNP有效位点用于亲本遗传距离计算及聚类分析。14个亲本中以6098B与6019B的遗传距离最小,ZS11B与R6的遗传距离最大,所有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1883—0.8811,平均为0.5217。14个亲本被分成4个主群,6个保持系为一个主群,8个恢复系中OR1单独为一个主群,R1、R3、R11为一个主群,R2、R6、R9、R10为一个主群,证明恢复系群体的遗传变异大于保持系,分群结果与实际系谱相符。所考察的10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均值变幅为-0.07%—38.78%,超亲优势均值变幅为-7.74%—20.78%。10个性状中除了一次有效分枝数外,其他性状的杂种优势效应显著,尤其是株高、每角粒数、分枝部位高度和单株产量,平均中亲优势分别达到6.83%、15.31%、16.13%和38.78%,正向中亲优势组合数分别有45、41、46和46个;平均超亲优势分别达到3.18%、5.19%、7.85%和20.78%,正向超亲优势的组合数分别有41、31、42和44个。10个性状中株高、分枝部位高度和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该3个性状的中亲优势与遗传距离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00、0.5033和0.4711,超亲优势与遗传距离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884、0.4051和0.4038,而其他性状的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SNP标记在油菜基因型分型、遗传距离估算及聚类分析的研究中优势明显,基于全基因组SNP标记估算的遗传距离与油菜株高、分枝部位高度和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相关性极显著,说明基于油菜60K SNP芯片分析亲本的遗传关系预测油菜杂种优势的效果显著。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SRAP标记预测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间杂种优势. 顾慧,陈新军,付三雄,戚存扣,张洁夫,浦惠明,陈松. 2011

[2]通过分子标记估算遗传距离预测甘蓝型油菜的杂种优势. 谭祖猛,李云昌,胡琼,梅德圣,李英德,徐育松. 2007

[3]甘蓝型油菜种子贮藏蛋白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研究. 朱宗河,郑文寅,张学昆. 2009

[4]陆地棉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研究. 曲玉杰,孙君灵,耿晓丽,王骁,Zareen Sarfraz,贾银华,潘兆娥,何守朴,龚文芳,王立如,庞保印,杜雄明. 2019

[5]分子标记遗传距离用于水稻杂种优势预测研究进展. 张涛,蒋开锋,郑家奎. 2010

[6]杂种优势预测研究进展. 李明爽,傅洪拓,龚永生,吴滟,李法君. 2008

[7]利用分子标记预测玉米杂种优势的研究. 袁力行,傅骏骅,刘新芝,彭泽斌,张世煌,李新海,李连城. 2000

[8]大豆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研究. 吴倩,李智,于伟,李杰坤,胡国玉,王大刚,黄志平. 2020

[9]玉米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及杂种优势预测. 贾纳提. 1996

[10]高油油菜品种中油杂11的分子辅助选育及广适应性. 李云昌,胡琼,梅德圣,李英德,徐育松,谭祖猛. 2008

[11]基于全基因组SNP分析辣椒亲本间遗传距离与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关系. 王昆,张宝玺,张正海,曹亚从,于海龙,王立浩. 2020

[12]西门塔尔牛与我国地方黄牛的杂种优势预测分析. 范婷婷,陈燕,张路培,徐凌洋,高会江,李俊雅,高雪. 2021

[13]甘蓝型油菜每角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孙程明,陈锋,陈松,彭琦,张维,易斌,张洁夫,傅廷栋. 2020

[14]甘蓝型油菜角果长度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孙程明,陈松,彭琦,张维,易斌,张洁夫,傅廷栋. 2019

[15]甘蓝型油菜千粒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张春,赵小珍,庞承珂,彭门路,王晓东,陈锋,张维,陈松,彭琦,易斌,孙程明,张洁夫,傅廷栋. 2021

[16]甘蓝型油菜分枝数QTL定位及其候选基因预测. 张凤启,程晓辉,刘越英,童超波,董彩华,于景印,黄军艳,刘胜毅. 2015

[17]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亲本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分析. 李德文,魏忠芬,王军,王瑞,李加纳,张太平. 2014

[18]SSR和SRAP标记揭示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的差异分析. 陈伦林,邹小云,李书宇,邹晓芬,张建模,宋来强. 2008

[19]87份甘蓝型油菜恢复系与2份优良不育系的遗传差异. 李开祥,姚艳梅,杜德志. 2014

[20]利用SNP芯片解析油菜杂交种丰油10号的遗传基础. 蔡东芳,张书芬,王建平,曹金华,文雁成,张书法,何俊平,赵磊,王东国,朱家成.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