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杀青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叶飞

作者: 叶飞;高士伟;龚自明;张强;滕靖;侯伟华;梁金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加工;绿茶;汽热-滚筒联合杀青;品质;色泽;香气

期刊名称: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650

年卷期: 2014 年 32 卷 02 期

页码: 160-164+17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提高茶叶加工品质,为绿茶加工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优化了滚筒、汽热和汽热-滚筒联合杀青3种方式的工艺参数,并比较了所制绿茶的感官品质、茶叶内含成分、色泽和香气。【结果】发现汽热-滚筒联合杀青时以蒸汽温度120℃,时间83s,热风温度190℃,时间145s,滚筒温度200℃,时间145s的参数组合的杀青效果最好,所制绿茶的感官品质得分最高,茶汤色泽最好(P<0.01),干茶的酚氨比值最小(P<0.01),香气物质含量和香气指数最高,偏栗香型的香气物质也最多;汽热-滚筒联合杀青的产能比汽热杀青提高了83.33%,每千克鲜叶杀青的能耗成本下降了28.44%,热效率提高了1倍。【结论】汽热-滚筒联合杀青集成了汽热杀青和滚筒杀青的优点并克服了其缺点,为实际生产提供了指导。

分类号: S571.1

  • 相关文献

[1]贵州绿茶新型杀青技术试验初报. 牟春林,刘晓霞,郑文佳. 2010

[2]不同茶树品种绿茶干茶色泽及香气分析. 杨培迪,刘振,赵洋,成杨,宁静,刘勇,黄建安,杨阳. 2020

[3]杀青方式对机采绿茶理化品质的影响. 叶飞,桂安辉,龚自明,高士伟,王雪萍,郑鹏程,滕靖,王胜鹏,郑琳,刘盼盼. 2019

[4]不同做形方式毛峰茶的品质差异. 方仕茂,刘忠英,文小山,杨婷,郑文佳. 2020

[5]加工工艺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贵芳,陈荣冰. 2008

[6]不同叶色茶树品种原料对四川黑茶品质的影响. 熊元元,张厅,刘晓,马伟伟,唐晓波,王小萍,王云,李春华. 2024

[7]绿茶"三绿"特征成分的研究进展. 郭丽,赖凌凌,屈艳勤,林智,郭雅玲. 2016

[8]绿茶“三绿”特征成分的研究进展. 郭丽,赖凌凌,屈艳勤,林智,郭雅玲. 2016

[9]黄金茶绿茶贮藏过程中色泽和叶绿素组成的相关性研究. 刘淑娟,赵洋,刘振,杨阳. 2015

[10]湄江翠片加工工艺中香气与色泽的相关性初探. 申东,何萍. 2008

[11]湄江翠片加工中香气与色泽的相关性初探. 申东,何萍,张道贵. 2007

[12]夏秋绿茶的品质特征及其提升技术研究进展. 刘跃云,叶阳,杨坚,陈小强,周为. 2011

[13]砂梨多酚氧化酶处理对夏秋红茶品质的影响. 叶飞,高士伟,龚自明. 2013

[14]摊青时间对绿宝石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郑文佳,沈强,牟春林. 2011

[15]茶叶香气成分中芳樟醇旋光异构体的分析. 杨停,朱荫,吕海鹏,马成英,张悦,施江,刘爽,林智. 2015

[16]重庆针形名优绿茶香气特征及成分分析. 杨娟,徐泽,吴全,钟应富,王杰,罗红玉,袁林颖. 2022

[17]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固样方法对茶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李炫烨,陈思,刘毓婕,陈亮,俞晓敏,马建强. 2022

[18]黄化茶树新品种‘茗冠’多茶类品质差异分析. 游小妹,韩奥迪,李鑫磊,孔祥瑞,钟思彤,郭玉琼,单睿阳,陈常颂. 2023

[19]绿茶风味品质形成的研究进展. 乔大河,陈娟,梁思慧,杨春,李燕,郭燕,密孝增,陈正武. 2022

[20]嫩栗香型绿茶香气组分主成分分析. 刘淑娟,何郁菲.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