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微卫星标记进行大豆种质多样性和遗传变异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峰

作者: 刘峰;东方阳;邹继军;陈受宜;庄炳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简单重复序列;遗传距离;基因多样性;突变频率

期刊名称: 遗传学报

ISSN: 11-1914/R

年卷期: 2000 年 27 卷 07 期

页码: 628-633

收录情况: SCI ; 北大核心

摘要: 微卫星标记又称SSR标记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分子标记,可有效地进行基因型鉴定、系谱分析并可估算材料间的遗传距离。用5对SSR引物对15份大豆材料进行扩增,共得到21条多态性条带。每个SSR座位的等位基因数目为3~6个,基因多样性范围为0.439~0.668,对这些材料进行了遗传距离分析。家系分析表明微卫星DNA经过多世代的减数分裂后产生了突变,在RILF8代中有的个体在个别SSR座位等位基因的大小在较小范围内由于重复单位数目的增加或减小而变化。

分类号: Q346

  • 相关文献

[1]同工酶分子标记研究中国和欧洲栽培油菜的遗传差异. 赵坚义,H.C.Becker. 1998

[2]不同早籼基因型水稻的空间诱变效应研究. 严文潮,徐建龙,俞法明,鲍根良,金庆生. 2004

[3]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李培夫. 2006

[4]快中子和铯-137γ射线对水稻的诱变效果. 骆荣挺,张铭铣,徐宝才. 1993

[5]二化螟越冬种群特点及其对三唑磷靶标抗性突变频率分析. 罗光华,张志春,韩光杰,韩召军,方继朝. 2012

[6]O_2;N_2;Ar条件下~(60)Co-γ射线辐照玉米萌动种子提高突变频率的研究. 陈万金,赖铬隆,任继明. 1983

[7]航天与辐射诱变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效果的研究——M_2代突变频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彭选明,彭伟正,庞爱军,庞伯良. 2011

[8]钴圃慢照射小麦不同发育阶段植株的诱变效果. 杨平华,谢玉康. 1991

[9]空间诱变因素对不同粳稻基因型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徐建龙. 2000

[10]空间搭载对云南两个粳稻软米品系千粒重和粒形产生的影响. 苏振喜,张小明,廖新华,赵国珍,朱振华,世荣,蒋聪,邹茜. 2010

[11]43MeV~7Li离子束诱变小麦的生物效应. 郭会君,刘录祥,赵世荣,赵葵,赵林姝,王晶,郑企成. 2005

[12]不同类型栽培大麦叶绿素突变研究. 王彩莲,慎玫,徐刚,赵孔南,陈秋方. 1992

[13]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小麦的突变效应分析. 郭会君,刘录祥,韩微波,赵世荣,李家才,赵林姝,王晶. 2008

[14]大豆AK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多样性分析. 于妍,唐敬仙,姜威,蒋洪蔚,邱红梅,刘春燕,陈庆山,胡国华. 2016

[15]中国葡萄类病毒基因多样性分析及其新种的发现. 姜冬梅,郭瑞,彭山,吴祖建. 2009

[16]MITE转座元件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温小杰,张学勇,郝晨阳,刘旭. 2008

[17]烟草属RGP-3基因克隆及多样性分析. 陈璇,曾千春,张家瑞,胡尊红,李文正. 2014

[18]斜茎黄芪根瘤菌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多样性研究. 高俊莲,孙建光,陈文新. 2007

[19]海南黎族聚居区山栏稻的起源演化研究. 袁楠楠,魏鑫,薛达元,杨庆文. 2013

[20]植物离区发育及调控信号的多样性研究进展. 廖文彬,杨义伶,李雅韵,孙建波,彭明.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