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环境诱导小麦变异及ISSR多态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蒋云

作者: 张洁;郭元林;尹春蓉;宣朴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空间环境诱变;小麦;农艺性状;ISSR标记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17 年 09 期

页码: 1665-167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讨空间环境诱变对小麦农艺性状和分子水平变异的影响,本试验对实践八号返回式育种卫星搭载的3份普通小麦品种(系)干种子的SP1农艺性状变异和SP4、SP5选系的ISSR分子标记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间环境诱变后小麦SP1农艺性状与野生型差异明显,不同小麦基因型对空间环境诱变的敏感性不同。突变系与野生型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8226~0.8777之间,与野生型相比,突变系在多个位点发生了DNA水平上的改变。突变系与野生型之间的Nei's遗传距离和各品种对空间环境诱变的敏感性结果不一致,其可能原因是人工选择增大了突变后代中有利变异的频率。综上,空间环境诱变引起了小麦分子水平的变异,这为我国小麦的空间育种提供了一批优异的育种材料。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空间环境诱变和~(60)Co-γ射线对籽粒苋M1代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初报. 韩微波,唐凤兰,李禹尧,王建丽,刘杰淋,刘凤岐,朱瑞芬. 2017

[2]小麦空间环境与~(60)Co-γ辐射诱变效应的比较研究. 郭元林,尹春蓉,宣朴. 2010

[3]福建省山药初级核心种质的构建. 张武君,陈菁瑛,刘保财,赵云青,黄颖桢. 2023

[4]基于农艺性状和ISSR标记分析亚麻种源的变异及遗传关系. 杜光辉,吴丽艳,段继强,李建永,梁雪妮,刘飞虎. 2009

[5]金顶侧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鉴定及农艺性状评价. 张妍,邬向丽,黄晨阳,高巍. 2018

[6]纤维亚麻新品种中亚麻3号的选育. 邱财生,张正,龙松华,郭媛,邓欣,郝冬梅,钟国乾,王玉富. 2014

[7]芝麻空间诱变后代的变异及其AFLP标记多态性分析. 吕海霞,张艳欣,王林海,危文亮,黎冬华,张晓燕,张秀荣. 2011

[8]我国苜蓿空间环境诱变育种研究进展及展望. 韩微波. 2014

[9]水稻空间搭载与地面γ辐照诱变效应的比较研究. 魏力军,王俊敏,杨谦,骆荣挺,张铭铣,鲍根良,徐建龙,孙野青. 2006

[10]咪唑乙烟酸对小麦品种衡观35挑旗期杀雄效果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赵明辉,李会敏,乔文臣,付庆云,张香菊,赵凤梧,Daniela Benedikova,Pavol Hauptvogel,Edita Gregova. 2014

[11]适应贵阳生态环境的小麦品种农艺性状分析. 吴明开,曹国璠. 2009

[12]转SbPIP1基因小麦的农艺性状调查. 余桂红,邢锦城,马鸿翔,周淼平,姚金保. 2016

[13]长江流域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 郑威,洪美艳,孙东发. 2009

[14]小麦互交群体中农艺性状的遗传与选择. 杨竹平,吴兆苏,林一波. 1991

[15]大豆除草剂豆草除~(TM)诱导旗叶露尖期小麦雄性不育的研究. 李会敏,赵明辉,于秀艳,王俊才,赵凤梧,Daniela Benedikova,Pavol Hauptvogel,Edita Gregova. 2014

[16]五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分析. 申鸽子,王瑞云,杨武德,荣二花,杨珍平,杨进文,王爱萍,秦香. 2013

[17]小麦农艺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毕晓静,史秀秀,马守才,韩芳,亓佳佳,李清峰,王志军,张改生,牛娜. 2013

[18]小麦抗赤霉病性及其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杨崇力,赵玲瑛. 1995

[19]小麦碳同位素分辨率与抗旱生理、农艺性状的相关研究. 雍立华,李树华,许兴,朱林,董建力,袁汉民,严奉坤,王娜. 2007

[20]不同水分环境条件下小麦IL群体抗旱相关性状变异分析. 李晓宇,张灿军,吴少辉,高海涛,张学品.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