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虻幼虫肠道微生物的功能及组学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叶小梅

作者: 叶小梅;尹寒;奚永兰;刘洋;孔祥平;郭亭;朱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黑水虻;肠道微生物;功能;组学

期刊名称: 环境昆虫学报

ISSN: 1674-0858

年卷期: 2024 年 001 期

页码: 52-6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黑水虻Hemertia illucens幼虫肠道中栖息着许多种类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极为复杂,它们可以影响宿主的生长发育、繁殖能力、营养代谢、行为偏好和寿命。此外,它们还可以调节宿主的免疫系统并保护宿主免受病原体的侵害。深入了解微生物与黑水虻的互作机制,有助于优化黑水虻的生长环境,从而实现更高效的人工繁育。相关文章对微生物与黑水虻互作机理进行了总结,但这些研究方法只能提供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信息,而无法揭示微生物的功能和代谢能力。因此,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宏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逐渐被应用,这些技术除了提供关于微生物种群的完整分类,还揭示了它们的功能和代谢能力。通过了解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可以有效调整黑水虻的饲料、饲养环境和生长条件,从而提升黑水虻肠道菌群的稳定,提高黑水虻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分类号: S899.9

  • 相关文献

[1]家禽肠道微生物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王姝妹,卢立志. 2017

[2]瘤胃微生物与宿主互作及其日粮调控研究进展. 王炳,罗海玲. 2020

[3]甘薯耐冷组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刘振雷,潘家荃,周桦楠,刘冠求,于涛. 2021

[4]发酵蔬菜菌种应用及菌群调控研究进展. 史巧,刘毕琴,汤回花,王馨蕊,朱力舟,赵楠,李宏. 2021

[5]油棕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进展. 金龙飞,尹欣幸,曹红星. 2021

[6]从新时代患者视角思考中医药研究. 管政,宋亚凤,李巍,陈爱亮,周宇,邵芳芳,Wim J.Quax,褚晓峰,吕圭源. 2018

[7]植物响应联合胁迫机制的研究进展. 郭倩倩,周文彬. 2019

[8]基于基因组和转录组挖掘暗褐网柄牛肝菌转录因子以及漆酶表达调控因子. 周陈力,郭婷,纪光燕,纪开萍,鲍大鹏,杨瑞恒. 2023

[9]月季组学及其开花习性和花香性状研究进展. 李淑斌,王炜佳,吴高琼,余春霞,唐开学,王四清,戴思兰. 2019

[10]组学技术在蔷薇属植物研究进展. 赵小慧,马策,韩丹丹,李振涛,李成俊. 2024

[11]水稻害虫:研究进展与展望. 李有志,方继朝. 2024

[12]组学时代动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 王维民,刘榜,李发弟. 2023

[13]第十二届国际海洋生物技术大会反映的新进展. 秦松,王寅初,张卫,陈松林,隋正红,张博,包永波. 2021

[14]药食同源植物水芹的研究进展. 罗庆,张新圻,李梦瑶,朱顺华,熊爱生,谭国飞. 2024

[15]果树育种40年回顾与展望. 邓秀新,王力荣,李绍华,张绍铃,张志宏,丛佩华,易干军,陈学森,陈厚彬,钟彩虹. 2019

[16]玉米耐受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王开,李文学. 2016

[17]黑水虻生物特性及其人工养殖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滕星,张永锋,温嘉伟,杨云贵,李洋,姚丽影,赵新颖. 2019

[18]黑水虻对杂交鳢生长 、肌肉组成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王国霞,莫文艳,范怡杰,李国立,黄文庆,陈晓瑛,黄燕华. 2019

[19]黑水虻幼虫粉对育肥猪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余苗,李贞明,陈卫东,容庭,王刚,马现永. 2019

[20]利用黑水虻处理畜禽粪便中残留抗菌药物研究进展. 谢洁微,胡文锋,李雪玲,胡斌.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