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两系不育系1892S抗白叶枯病和抗稻瘟病分子改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宋丰顺

作者: 宋丰顺;倪金龙;张爱芳;王春连;赵开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光温敏两系核不育系;白叶枯病;稻瘟病;分子改良;Xa23;Pi9(t)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16 年 14 卷 06 期

页码: 1507-15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高配合力和抗倒能力强的光温敏两系不育系1892S为轮回亲本,与含抗白叶枯病Xa23基因和抗稻瘟病Pi9(t)基因的稳定株系7J278多代回交,连续自交、经系谱选择、花粉镜检、抗性鉴定和测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1个携带两个抗性基因纯合的稳定光温敏核不育系N779S。利用中国7个流行白叶枯病菌株C1-C7和Xa23基因专化小种PXO99进行接种鉴定,N779S表现为R,受体亲本表现为S。苗期以15个稻瘟病流行小种进行接种,N779S抗性级别为0~1级,抗性水平明显高于受体亲本;在3个稻瘟病重发区种植,N779S穗发病率级别为2~5级,而受体亲本为7~9级。以改良系N779S为母本配置的杂交组合F1,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抗性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同时表现出良好的配合力水平。表明Xa23基因和Pi9(t)基因不论是在纯合还是在杂合状态下,都能表现出良好的抗病能力。长日高温环境下花粉镜检结果显示,N779S为无或少花粉败育类型;农艺性状观察显示,改良株系与受体亲本在植株形态上差异不明显,但利用行业标准分析48个遗传位点,仍存在3个位点差异,表明改良系N779S与受体亲本不属于同一个品种。

分类号: S435.111.4

  • 相关文献

[1]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Xa4、Xa23和Pi9基因. 阎勇,秦钢,唐梅,莫海玲,于松保. 2010

[2]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水稻抗病基因Pigm-1和Xa23. 杨德卫,何旎清,黄凤凰. 2023

[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Xa23基因在选育抗白叶枯病水稻新品系中的应用. 刘艳,王逸超,樊继伟,卢白关,秦德荣,曹文磊,王萍,徐大勇. 2011

[4]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4、Xa23聚合及分子标记检测. 李杨瑞,李道远,梁海福,莫海玲,于松保,唐梅,郑希. 2007

[5]分子标记辅助选择Xa23基因改良早稻恢复系白叶枯病抗性研究. 杨德卫,叶宁,叶新福,郑向华,程朝平,卢礼斌,黄凤凰. 2015

[6]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蜀恢527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顾建强,陈子强,林艳,郭新睿,田大刚. 2019

[7]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王闵霞,白玉路,张琼,徐登武,张志勇,王平. 2021

[8]超级稻品种(材料)抗病虫性的鉴定. 沈群辉,毛雪琴,孙国昌,刘光杰,程式华. 2002

[9]早籼稻空间诱变新品种“浙101”的选育. 严文潮,孙国昌,俞法明,吴伟,徐建龙,刘庆龙,金庆生. 2006

[10]近十年广西审定感光型杂交稻品种的主要病害抗性水平及育种方向分析. 唐梅,孙富,罗同平,潘文兴,于松保. 2015

[11]湖南省地方稻种资源多抗性评价. 侯小华,魏子生,周祖铭. 2000

[12]湖南野生稻抗病性评价与种质创新. 候小华,魏子生,孙桂芝. 2001

[13]水稻抗稻瘟病和抗白叶枯病基因聚合品系抗性分析. 肖友伦,孟秋成,肖国樱. 2012

[14]三系杂交水稻抗稻瘟病、白叶枯病育种研究进展. 张景欣,杨祁云,王慧,曾列先,陈志强. 2009

[15]中国稻种微核心种质资源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评价. 夏小东,袁筱萍,余汉勇,王一平,徐群,楼兵干. 2010

[16]三个粳稻品种的稻瘟和白叶枯病抗性遗传分析. 徐建龙,申宗坦,林贻滋. 1990

[17]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AS)技术改良水稻恢复系粤恢826. 刘维,何秀英,廖耀平,程永盛,卢东柏,陆展华,陈钊明,陈粤汉. 2017

[18]103个杂交稻亲本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基因型检测. 王祯,樊叶杨,庄杰云,朱玉君. 2016

[19]杂交水稻新组合协优963的抗性研究. 王建军,俞晓平,吕仲贤,柴荣耀,董国堃,周扬. 1999

[20]利用空间诱变技术进行早籼稻新品种的改良. 俞法明,严文潮,毛雪琴,金庆生,李小华,陈蕾,陆艳婷.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