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力岛基因SPI-1和SPI-2双缺失对肠炎沙门菌形态、毒力和免疫原性影响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高松
作者: 刘高松;吕雪莲;田秋丰;衣菲;于申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肠炎沙门菌;III型分泌系统;毒力岛;形态;毒力;免疫效力;减毒疫苗
期刊名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ISSN: 1008-0589
年卷期: 2024 年 46 卷 006 期
页码: 553-56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沙门菌毒力岛基因SPI-1和SPI-2分别编码III型分泌系统(T3SS)中的T3SS-1和T3SS-2,T3SS可以将沙门菌分泌的效应蛋白转运至宿主细胞中。为分析毒力岛基因SPI-1和SPI-2缺失对肠炎沙门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的影响,本实验室前期构建了肠炎沙门菌SM6株毒力岛基因SPI-1和SPI-2双缺失株(SM6ΔT3SS),本研究通过绘制亲本株和缺失株的生长曲线,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二者的形态,并测定二者对人结直肠腺癌细胞(Caco-2细胞)的黏附性与侵袭力。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培养5 h时,SM6ΔT3SS株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亲本株SM6(P<0.05),自6 h起SM6ΔT3SS株的生长速度极显著快于SM6株(P<0.01)。扫描电镜观察可见,亲本株菌体多单个存在,而缺失株则出现明显的菌体聚集,且其表面被类似胶状物包裹。黏附性与侵袭力结果显示,与亲本株SM6相比,缺失株SM6ΔT3SS黏附及侵入Caco-2细胞的数量均极显著下降(P<0.001、P<0.001)。上述结果表明,毒力岛基因SPI-1和SPI-2的缺失可能改变了细菌的生长、代谢、分泌及或结构等特征,导致沙门菌的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及降低了其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性和侵袭力。以1×10~7cfu/100μL的剂量经腹腔注射感染7日龄SPF鸡,并于感染后不同时间检测缺失株在SPF鸡盲肠、肝脏和脾脏的载菌量;将缺失株以1×10~7cfu/100μL的剂量经腹腔注射免疫7、21和35日龄鸡,在首免后不同时间采血,采用间接ELISA检测各组鸡血清中的IgG抗体水平;在首免后42 d时经腹腔注射1×10~9cfu/100μL/只的沙门菌SM6株,并于攻毒后7 d和14 d采血连同免疫期间采集的血一起采用间接ELISA检测各组鸡血清中IL-4和IFN-γ的分泌水平。在攻毒后14 d内观察并统计各组鸡的临床症状及死亡率。攻毒后7 d各组均剖杀部分鸡,采集其盲肠和肝脏组织制备病理切片观察各组织病理变化,评价该缺失株的免疫效力。载菌量结果显示,感染后2 d,缺失株在鸡脾脏和肝脏中的载菌量极显著低于亲本株(P<0.001),但在盲肠中的载菌量极显著高于亲本株(P<0.01);感染后4 d,缺失株在肝脏和盲肠中的载菌量极显著和显著低于亲本株(P<0.01、P<0.05);感染后8 d,缺失株在脾脏中的载菌量极显著低于亲本株(P<0.01),且两组鸡在上述脏器中的载菌量均降至较低水平;抗体和细胞因子的ELISA检测结果显示,首免后14 d,免疫组鸡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从免疫后21 d,免疫组鸡的抗体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鸡(P<0.001);免疫期血清中IFN-γ的分泌水平无明显变化,IL-4的含量在免疫后42 d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攻毒后鸡血清中IFN-γ和IL-4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整个实验期SM6ΔT3SS免疫组鸡均存活且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无死亡,肝脏和肠黏膜仅出现轻微病理损伤,对照组鸡组鸡攻毒后14 d内死亡率达80%,肝脏和肠黏膜均出显较明显的病变。上述结果表明,SM6ΔT3SS株能够刺激SPF鸡产生较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对SPF鸡的致病性降低,并对鸡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力。本研究为阐明沙门菌致病机制和研发安全有效的沙门菌减毒活疫苗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沙门菌病的防控提供了新思路。
分类号: S852.61
- 相关文献
[1]肠炎沙门氏菌三种主要毒力岛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免疫效力研究. 吕雪莲,周薇,刘松艳,曹俊,张童利,王曼宇,刘思国,于申业. 2015
[2]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对小鼠致病性及LEE、HPI毒力岛的检测. 元振杰,王燕,夏晨阳,陈晓英,刘建枝,马勋. 2014
[3]黄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的研究进展. 易杰祥,景晓辉,吴伦英. 2014
[4]甘肃省健康猪群猪链球菌分离株的耐药性检测. 邢娟,李学瑞,柳纪省,胡永浩. 2011
[5]水貂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耐药性及毒力岛基因检测与分析. 夏琦琦,温珊珊,马斯琪,吴强,赵丽丽,魏成威,葛俊伟,陈洪岩. 2017
[6]大肠杆菌毒力岛的研究现状. 张悦,李蓓蓓,马志永. 2013
[7]以中国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减毒疫苗为模型探索慢病毒免疫保护机理. 马建,林跃智,王雪峰,何翔,贾斌,梁华,沈弢,孟庆来,杜承,周建华,沈荣显,邵一鸣,王晓钧. 2014
[8]EIAV减毒疫苗克隆株诱导体液免疫反应的时相研究. 阳凯,孟庆来,陈新江,马燕,相文华,张耀洲,邵一鸣,张晓燕. 2009
[9]EIAV减毒疫苗诱导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型细胞因子的转录. 王盈,张晓燕,魏丽丽,吴东来,相文华,王晓钧,吕晓玲,沈荣显,邵一鸣. 2007
[10]免疫抑制对EIAV弱毒疫苗免疫马体内疫苗弱毒株载量的影响. 马建,姜成刚,林跃智,郭亮,郭巍,孔宪刚,沈荣显,邵一鸣,张哓燕,周建华. 2008
[11]EIAV减毒疫苗诱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张晓燕,李红梅,梁华,沈弢,马燕,相文华,沈荣显,邵一鸣. 2006
[12]马鼻肺炎疫苗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分析. 王征,郭巍,姬媛媛,卢刚,相文华,曲娟娟. 2011
[13]马传染性贫血弱毒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特点与免疫保护相关性研究. 林跃智,邓喜林,沈楠,吕晓玲,赵立平,邵一鸣,沈荣显,周建华. 2008
[14]肠炎沙门菌SEF14菌毛的抽提、纯化及生物学活性检测. 陆广富,朱春红,段小丽,朱国强. 2011
[15]肠炎沙门菌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康孟佼,朱春红,蒋颖,姚丰华,吴娟,段小丽,朱国强. 2010
[16]不同鸡种对肠炎沙门菌抗性的比较. 胡艳,陈雯雯,胡辉,单艳菊,朱春红,徐文娟,李慧芳. 2011
[17]鸡肠炎沙门菌病及其抗性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胡艳,胡辉,徐文娟,朱春红,单艳菊,李慧芳. 2012
[18]肠炎沙门菌SEF14菌毛与肠上皮细胞IPEC-J2和Caco-2的体外黏附作用研究. 厚华艳,朱春红,吕靖,董立伟,朱国强. 2013
[19]肠炎沙门菌非编码小RNA isrC基因缺失株的致病性. 孟霞,孟宪臣,王金秋,王亨,朱春红,倪杰,王勇祥,朱国强. 2015
[20]肠炎沙门菌污染鸡蛋的机制. 胡艳,胡辉,徐文娟,单艳菊,陈宽维,李慧芳.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糙皮侧耳菌HXS-M1发酵复方中草药对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及抑菌活性的影响
作者:白长胜;刘秋瑾;王欢;田秋丰;王振;董佳强;张蕾;史同瑞
关键词:糙皮侧耳菌;中草药;发酵;活性成分;抑菌活性
-
牛粪、秸秆与化肥配施对土壤中铜锌铅镉形态的影响研究
作者:王振;韩永胜;张淑芬;付龙;丁昕颖;马珊珊;尹珺伊;李伟;赵金波;白长胜;张军;田秋丰;史同瑞
关键词:牛粪;秸秆;配施;土壤重金属;赋存形态;相关性
-
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
作者:张蕾;陈亮;高圣玥;冯万宇;苗艳;兰世捷;沈思思;田秋丰;白长胜;黄宣凯
关键词: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鉴定;病原特性
-
1例兔球虫与奇异变形杆菌混合感染病例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曹禹;李烨;尹珺伊;刘秋瑾;白长胜;王欢;田秋丰
关键词:兔;球虫;奇异变形杆菌;病原分离鉴定
-
猪源奇异变形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致病性试验
作者:王欢;白长胜;尹珺伊;田秋丰;张军;王岩;刘秋瑾;沈思思;曹禹;王振;张艳;薛沾枚;金振华;王丽坤;林秀蔚;王若丁
关键词:奇异变形杆菌;病原分离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
-
多杀性巴氏杆菌重组酶聚合酶扩增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
作者:张蕾;陈亮;冯万宇;苗艳;兰世捷;吴宪;沈思思;张艳;田秋丰;杨昊天;姚美玲;南景东;江波涛;史同瑞;黄宣凯
关键词:多杀性巴氏杆菌;重组酶聚合酶;侧流免疫层析试纸条;快速检测
-
维生素E在家禽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张红;田秋丰;董佳强;杨昊天;杨坤;赵金波;黄宇翔;王志强;马志刚;邹跃;霍明东;苗艳;金振华;王丽坤;白长胜;刘秋瑾;王欢;陈志峰
关键词:维生素E;家禽;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