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Ph-2基因晚疫病株龄抗性的比较转录组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潘春阳

作者: 潘春阳;李鑫;苏文悦;胡俊玲;鲁晓晓;潘峰;张晨;张辉;黄泽军;国艳梅;王孝宣;杜永臣;刘磊;李君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番茄;晚疫病;株龄相关抗性;转录组;过氧化物酶

期刊名称: 中国蔬菜

ISSN:

年卷期: 2024 年 001 期

页码: 22-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晚疫病是危害番茄的重要病害,研究表明番茄抗晚疫病Ph-2基因存在株龄相关抗性(age-related resistance,ARR).通过对Ph-2基因晚疫病抗性材料三叶期与六叶期幼苗接种晚疫病菌后0、8、24、48 h的转录组比较分析,发现接种后0~48 h,Ph-2基因与其他典型抗病基因在三叶期与六叶期幼苗间表达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2个过氧化物酶活性基因Solyc01g006290与Solyc02g087110在不同苗期叶片中的差异表达可能是导致Ph-2基因晚疫病株龄抗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接种后0~48 h,Solyc01g006290基因在六叶期幼苗中表达量始终显著高于三叶期幼苗,该基因正调控木质素合成,并在细胞壁强化中起重要作用;接种后0 h,Solyc02g087110基因在三叶期与六叶期幼苗中表达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接种后8~48h三叶期幼苗中该基因表达量大幅下调并显著低于六叶期幼苗.此外,三叶期与六叶期幼苗水杨酸与乙烯信号转导途径中响应晚疫病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也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番茄持久抗晚疫病育种提供了一定依据.

分类号: S43

  • 相关文献

[1]番茄对晚疫病的株龄相关抗性及Ph-3的抗性机制. 李涛,Sayed Rashad Ali Shah,刘磊,郑峥,杜永臣,李君明. 2015

[2]马铃薯抗晚疫病转基因材料的获得及活性氧清除酶系与抗病过程关系分析. 辛翠花,李颖,刘庆昌,屈冬玉,黄三文. 2008

[3]红麻过氧化物酶基因分离、过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拟南芥分析. 邓接楼,张高阳,黄思齐,李德芳. 2017

[4]番茄抗晚疫病基因ph-3的RAPD及CAPS标记. 吴媛媛,李海涛,张子君,邹庆道,吕书文,杨国栋. 2009

[5]68.75%易保水分散粒剂防治番茄3种病害田间效果试验. 谢志军. 2008

[6]番茄晚疫病抗性遗传研究. 姜晓艳,李海涛,张子君,邹庆道. 2010

[7]75%百菌清WG防治番茄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张德咏,朱春晖,刘建宇,刘勇. 2007

[8]番茄晚疫病人工接种技术研究及抗病种质资源筛选. 姜晓艳,李海涛,张子君,邹庆道. 2008

[9]番茄晚疫病抗病育种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邱夷鹏,张子君,李海涛,邹庆道. 2009

[10]蕃茄晚疫病研究进展. 薛敏菊,李宝聚,傅俊范. 2002

[11]江苏省番茄晚疫病菌小种鉴定及品种抗性筛选. 余文贵,邹茶英,赵统敏,陈志谊,薛林宝,范学臻. 2007

[12]番茄抗晚疫病基因Ph-3的RAPD标记. 邱夷鹏,李海涛,张子君,邹庆道. 2009

[13]几种化学药剂防治番茄晚疫病的研究. 郑果. 2005

[14]番茄晚疫病抗性遗传规律研究. 张子君,邹庆道,李海涛,吕书文,杨国栋,吴振红. 2011

[15]番茄晚疫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赵统敏,邹茶英,余文贵,薛林宝. 2005

[16]番茄苗龄对晚疫病生理小种T1的抗性表现差异研究. 李君明,宋燕,杨宇宏,杜永臣,冯兰香,谢丙炎,徐和金. 2007

[17]我国番茄晚疫病流行体系的研究进展. 赵统敏,邹茶英,余文贵,姜新胜,姜明贵. 2006

[18]番茄晚疫病流行的电算模拟模型研究 Ⅰ各子模型的建立和研究. 王海燕. 1988

[19]番茄晚疫病研究进展. 薛敏菊,李宝聚,傅俊范. 2002

[20]41份番茄资源对3种番茄主要叶部病害的抗性鉴定. 苏银玲,杨子祥,麻继仙,李易蓉,但忠,袁建民,木万福.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