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蕉果肉类黄酮生物合成特点及其关键酶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秀秀

作者: 孙秀秀;高鹏钊;张静;徐碧玉;金志强;刘菊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巴西蕉;类黄酮;生物合成;表达分析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18 年 07 期

页码: 2116-21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明确巴西蕉果肉类黄酮生物合成的特点及其关键酶基因的差异表达特性,本研究选取抽蕾期(0 DAF)、断蕾期(20 DAF)、采收期(80 DAF)、成熟度Ⅱ期(8 DPH)、成熟度Ⅵ期(16 DPH)的巴西蕉的果肉,分别测量总黄酮的含量,观察其变化趋势。分别提取根、叶、花、果实以及上述五个时期的果肉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类黄酮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及不同发育成熟阶段的表达特性,并对其中10个关键酶基因的表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从抽蕾期至断蕾期再到采收期,巴西蕉果肉黄酮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至采收时下降到最低点,在采后成熟过程中小幅上升再下降。类黄酮生物合成6个关键酶基因家族共78个基因在巴西蕉不同组织器官中是差异表达的,其中3个基因在根、叶、花和果实中都高水平表达,有42个、11个、18个、8个基因分别在根、叶、花、果实中高表达;这78个基因也在巴西蕉果实不同发育成熟阶段差异表达,有4个基因在果实发育成熟阶段都高水平表达,有27个、27个、19个、15个、9个基因分别只在抽蕾期、断蕾期、采收期、成熟度Ⅱ期和成熟度Ⅵ期中高水平表达;类黄酮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CHS(Ma02_t24860.1)、CHI(Ma11_t21950.1)和F3'H(Ma03_t31570.1和Ma05_t26350.1)与总黄酮的变化趋势相似,推测这4个关键酶基因在香蕉果实黄酮生物合成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解析巴西蕉类黄酮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提供帮助。

分类号: S668.1

  • 相关文献

[1]植物类黄酮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 郭欣慰,黄丛林,吴忠义,张秀海,罗昌,程曦. 2011

[2]植物类黄酮的分类、药理活性及其生物合成调控研究进展. 赖瑞联,吴如健,赖钟雄. 2024

[3]植物类黄酮的生物合成及其抗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葛诗蓓,张学宁,韩文炎,李青云,李鑫. 2023

[4]洋葱鳞茎颜色遗传与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徐宏志,刘冰江,任秀梅,王勇,吴雄,杨妍妍. 2021

[5]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阐释木薯叶片花青素合成机制. 罗秀芹,韦卓文,蔡杰,安飞飞,陈松笔,薛晶晶. 2024

[6]香蕉Ca2+-ATPase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功能分析. 滕梦鑫,徐亚,何静,汪奇,乔飞,李敬阳,李新国. 2025

[7]海南龙血树肉桂酸-4-羟基化酶基因(DcC4H)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梁惠桢,朱家红,戴好富,梅文莉,彭世清. 2018

[8]甜菊醇糖苷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KA13H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郭书巧,束红梅,郑卿,倪万潮. 2010

[9]辣椒花青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研究. 李珍,刘金兵,刁卫平,王述彬,潘宝贵. 2014

[10]不同催熟温度对巴西蕉品质的影响. 苏园,文典,李蕾,杜瑞英,杜应琼. 2019

[11]巴西蕉果指主要形态参数定量模型研究. 刘永霞,连子豪,王丽霞,王安邦,殷晓敏,曹宏鑫,吴斌,何应对. 2021

[12]巴西蕉花蕾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盛占武,唐艳平,陈昱洁,张伟敏,马蔚红,金志强. 2010

[13]巴西蕉叶面积指数的动态模型研究. 何应对,鞠俊杰,唐粉玲,臧小平,周兆禧,王必尊,曹红鑫. 2015

[14]巴西蕉假茎对2种香蕉象甲的诱捕效果分析. 李科明,许桂莺,彭正强. 2015

[15]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cat1基因敲除与表型分析. 王小琳,李春强,杨景豪,李文彬,孙建波,彭明. 2017

[16]珠江三角洲巴西蕉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李国良,姚丽贤,张政勤,周修冲,涂仕华. 2007

[17]高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种佳丽. 杨兴玉,许林兵. 2022

[18]高产巴西蕉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姚丽贤,周修冲,陈婉珍. 2004

[19]巴西蕉产量与果实形态特征的相关分析. 刘永霞,鞠俊杰,何应对,周兆禧,曹红鑫,王必尊,李昌鹏. 2015

[20]球囊霉属3种AM真菌对香蕉枯萎病的影响. 梁昌聪,刘磊,郭立佳,杨腊英,王国芬,张建华,黄俊生.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