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累积量控制的灌溉模式下温室番茄生长与水肥利用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魏晓然

作者: 魏晓然;程瑞锋;杨其长;和永康;张晨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辐射累积量;灌溉量;水肥利用;开花坐果期;番茄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8 年 18 期

页码: 3531-354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在辐射累积量控制的灌溉模式下,探讨不同灌溉量对番茄开花坐果期生长和水肥利用效能的影响,为日光温室番茄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内嵌基质土垄栽培条件下,以番茄"丰收"杂交种为供试品种,采用营养液滴灌。灌溉模式分为常规时间间隔灌溉(以下称"常规灌溉",CK)和辐射累积量控制灌溉两种,其中辐射累积量控制的灌溉模式分为低灌溉量(T1)、中灌溉量(T2)和高灌溉量(T3),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和灌溉量的番茄开花坐果期生长和水肥利用效能的差异。【结果】相比于处理CK,处理T1、T2和T3的灌溉量分别减少了39.3%、30.3%和14.0%,而且灌溉量越大,基质水分含量越高,处理CK>T3>T2>T1。辐射累积量控制的灌溉模式有利于番茄营养和生殖生长,显著提高了番茄生物量,相比于处理CK,处理T1、T2和T3的番茄生物量分别提高了57.1%、75.3%和32.7%;其中,处理T2的番茄生物量达到102.9 g/株,也显著高于处理T1和T3。辐射累积量控制的灌溉模式晴天的灌溉量多于阴天,而且中午的灌溉量多于早晨和下午,与植株对水肥的需求相匹配;此外,该灌溉模式有效节约了水肥,避免了水肥的浪费,相比于处理CK,在晴天和阴天时,处理T3的废液排出率分别减少了62.5%和72.6%。该灌溉模式下的适宜灌溉量也显著提高了番茄产量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相比于处理CK,处理T2的产量增加了14.2%,达到61.3 t·hm-2,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34.1%,灌溉量过少则抑制了植株产量的提高。【结论】辐射累积量控制的灌溉模式能够促进番茄的生长,有效节约了水肥。其中处理T2灌溉量533.0 m3·hm-2,可作为日光温室番茄开花坐果期的参考营养液灌溉量。

分类号: S626`S641.2

  • 相关文献

[1]灌溉量对限根栽培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季延海,李炎艳,武占会,刘佳,刘明池. 2019

[2]保护地春早熟番茄定植后管理. 侯丽霞. 2015

[3]读者信箱. 黄宗生,俞正旺. 2000

[4]利用柱头涂抹法进行西瓜外源DNA导入的研究. 马双武,王吉明,尚建立,包文风,韦小敏. 2009

[5]十大技术之四 西瓜甜瓜肥水高效管理关键技术. 马忠明,薛亮,杜少平. 2013

[6]自动灌溉施肥模式对温室黄瓜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张金良,梁新书,廉晓娟,杨军,王正祥,张余良,王艳. 2017

[7]滴灌水肥一体化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张丽霞,尹钧,武继承,杨永辉,潘晓莹. 2021

[8]不同灌溉施肥模式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李银坤,郭文忠,薛绪掌,乔晓军,王利春,陈红,赵倩,陈菲. 2017

[9]微灌方式耦合施肥水平对土壤质量、芒果幼树生长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蒋诗瑶,刘小刚,易怀峰,赵璐,崔宁博,李义林. 2023

[10]水肥调控对甘蔗农艺性状和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孙梦恬,邵金华,周柳强,黄凯,韦继鑫,卢兴达,黄振平,吴卫熊. 2022

[11]东北地区旱地农业研究进展与发展对策. 孙占祥. 2022

[12]节水灌溉对双季晚稻农田生态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邱才飞,邵彩虹,关贤交,钱银飞,陈金,张天玉,彭春瑞. 2018

[13]浅层咸水灌溉对冬小麦和土壤安全性的研究. 邵玉翠,李悦,盛福昆,严晔端,安玉钗,张余良. 2006

[14]交替沟灌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肖玉,贾婷婷,李天银,张静,吴德斌,栗亚平,刘慧霞. 2015

[15]膜下滴灌农田灌溉量对土壤盐分类型的影响. 谢海霞,龚江,何帅. 2013

[16]引进现代化温室的作物肥水管理. 陈春宏,杨志杰,周强,蔡象元. 1998

[17]灌溉量对酿酒葡萄新梢及叶片生长的影响. 郭绍杰,王文革,张静,董平,艾克热木,胡地热. 2016

[18]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灌溉量对‘骏枣’水分利用率及果实品质影响. 郑强卿,陈奇凌,李铭,王晶晶. 2014

[19]灌溉量及滴灌管埋深对无膜地下滴灌棉花产量的影响. 谢海霞,何帅,周建伟,龚江. 2012

[20]干旱区戈壁地灌溉量对“克瑞森”无核葡萄根系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李铭,郑强卿,郭绍杰,苏学德,张建新.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