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双重子房”棉铃形态学与形成因素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西岭

作者: 张西岭;刘平;汪若海;李秀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双重子房;棉铃;形态;结构;形成因素

期刊名称: 棉花学报

ISSN: 1002-7807

年卷期: 2011 年 23 卷 02 期

页码: 113-12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陆地棉中棉所16为研究材料,采用植物形态学、解剖学方法及栽培技术对海南冬季棉花多年出现的"双重子房"棉铃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双重子房棉铃花蕾的形态由共同的苞叶、花萼、花冠、雄蕊、柱头、花柱及生长在大子房中的小子房所组成;小子房早在棉花开花前已经形成,并与大子房争夺营养物质,导致落铃、烂铃;"双重子房"棉铃的生长发育分为开花前期、体积增大期、体型充实期、膨胀迫裂期、脱水成熟(开裂吐絮)期5个时期;低温是双重子房棉铃形成的主导因素,而棉种是内在因素;气候因素对双重子房棉铃形成的影响大于遗传因素。

分类号: S562

  • 相关文献

[1]谷粒湿热处理对薏仁米淀粉形态、结构与热特性的影响. 刘星,范楷,司文帅,张其才,饶钦雄,杨俊花,宋卫国. 2018

[2]镰刀菌毒素对植物形态和结构的影响. 刘开军,罗少波,王亚琴,何晓明,谢大森,彭庆务. 2010

[3]菠萝叶纤维结构及其热力学性能研究. 黄涛,蒋建敏,王金丽,连文伟,张劲,邓怡国. 2009

[4]中国特有产甜蛋白植物——马槟榔花果及种子形态学. 于旭东,吴繁花,张超,王雪兵,黄勇,郭建春,胡新文. 2009

[5]云南铁壳麦穗发芽抗性及成因初步研究. 杨金华,于亚雄,程加省,谭学林,沈为频. 2011

[6]向日葵产量及品质形成因素分析. 范丽娟. 2014

[7]辽河流域棉区棉铃发育进程研究. 徐敏,金路路,王子胜. 2015

[8]钾肥运筹对高品质棉不同部位棉铃对位叶养分分配的影响. 杨峰,肖建,栾娜,张祥,王永慧,陈德华. 2010

[9]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东北特早熟棉区棉铃生物量和氮素累积的影响. 王子胜,吴晓东,高相彬,徐敏,沈丹,金路路,周治国. 2012

[10]乙烯利催熟棉铃生理原因的探讨. 沈岳清,方炳初,盛敏智. 1980

[11]陆地棉棉铃对位叶碳氮变化特征与其生物量关系的研究. 赵新华,屈磊,陈兵林,周治国. 2010

[12]乙烯利对棉叶光合能力和物质运输等方面的影响. 沈岳清,方炳初,盛敏智. 1980

[13]棉花不同种质材料棉铃各个时期发育研究. 陈全求,詹先进,蓝家样,黄云,符家平,张志勇. 2013

[14]早熟机采棉新陆早51号生育期气象因子对群体生育规律的影响. 马晓梅,李保成,周小凤,董承光,李生秀,王新. 2016

[15]海岛棉和陆地棉棉铃生长发育规律的比较. 日孜旺古力·阿不都热合曼. 2014

[16]利用SSR标记检测棉铃种仁DNA鉴定杂交种纯度. 付小琼,叶武威,彭军. 2017

[17]转基因抗虫杂交棉102棉铃发育动态研究. 徐立华,陈祥龙,何循宏,李秀章,黄骏麒,李国峰,杨德银. 2000

[18]376份陆地棉棉铃早期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葛浩,胡道武,何守朴,李洪戈,王晓阳,庞保印,陈全家,杜雄明. 2022

[19]棉铃套袋与化学防虫比较研究. 李付广,张海棠,张西岭. 2016

[20]棉花新品种新陆早42号高产田蕾铃空间分布特点. 马晓梅,李保成,李生秀,周小凤,肖光顺,董承光,林海,陈红.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