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茶类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邵晨阳

作者: 邵晨阳;吕海鹏;朱荫;张悦;林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叶;挥发性萜类化合物;对映异构体;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映异构体过量值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7 年 50 卷 06 期

页码: 1109-11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挥发性萜类化合物是茶叶香气的重要成分,大多数具有手性结构,存在香气特性完全不同的对映异构体。查明不同茶类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立体构型分布特征,为深入研究茶叶香气的形成机理及提高茶叶的香气品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手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Supelcoβ-DEX110为手性气相色谱柱,以萜类化合物的不同手性异构体标准品为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依据,建立茶叶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分析方法,并对代表性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及黑茶样品中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9种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的检测方法,发现所有茶样中均能检测到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B的对映异构体:大部分茶样中芳樟醇的主导构型为S型,但英德红茶、云南滇红和印尼白茶中以罕见的R-(-)-芳樟醇为主;芳樟醇氧化物B在绿茶、红茶、白茶及黑茶中的构型完全一致,而部分乌龙茶(岭头单枞、文山包种)中该物质的主导构型与之相反。芳樟醇氧化物A在绿茶及黑茶中主导构型一致,而在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水仙乌岽单枞及铁观音中构型相反;芳樟醇氧化物C和D在所有茶样中的构型均保持一致,且大部分仅检测到单一构型。其他重要萜类化合物在茶样中分布情况各异:α-蒎烯仅在正山小种红茶中以高比例的S-(-)-α-蒎烯被检测出;α-松油醇的主导构型及对映异构体过量值在不同种类的茶叶中各不相同;4-萜品醇在所有可测得的茶样中均以R构型为主导,且除六堡茶(黑茶)外,其他茶样中均未检测到S-(+)-4-萜品醇;α-紫罗兰酮在除了绿茶以外的茶样中均能被检测到,且均以单一的R构型存在。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芳樟醇在大部分茶样中都具有最高的含量,平均含量白茶>红茶>乌龙茶>绿茶>黑茶;芳樟醇氧化物B的含量在茶叶中往往仅次于芳樟醇,呈现红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绿茶的规律性;而其他萜类化合物在茶样中的含量普遍低于100ng·g~(-1),且在不同茶类中含量分布迥异。【结论】明确了不同种类茶叶中9种重要挥发性萜类化合物对映异构体的变化情况,有助于从更深层次上了解茶叶香气品质的化学实质,为今后茶叶香气品质调控、茶叶品种、产地判别以及质量认证等提供了新思路。

分类号: TS272.7

  • 相关文献

[1]不同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对映异构体. 朱荫,张悦,严寒,吕海鹏,林智. 2021

[2]茶叶中挥发性成分对映异构体研究进展. 穆兵,吕海鹏,朱荫,林智. 2018

[3]不同花色福鼎白茶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分布. 严寒,朱荫,穆兵,吕海鹏,KANG Suyoung,张悦,林智. 2019

[4]三唑醇及其对映异构体在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动态. 鹿文红,王继红,张春荣,何红梅,张昌朋,赵华,平立凤. 2014

[5]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植物性乳制品中植醇对映异构体含量. 陈同强,吴海智,梁锋,向俊,彭程程,陈惠,邱亚锋,荆辉华,邹子爵,彭国泰,李凯龙. 2023

[6]手性三唑类杀菌剂四氟醚唑、戊唑醇和己唑醇的研究进展. 杨莎莎,段劲生,王梅,董旭,孙明娜,操海群,高同春. 2017

[7]茶叶和土壤中cis-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手性对映体残留分析. 宁亚婷,王新茹,罗逢健,李建勋,张新忠. 2023

[8]金萱炒青绿茶中挥发性对映异构体分析方法的优化及应用. 张淑怡,马成英,陈维,苗爱清,乔小燕,林冬纯,夏红玲,许靖逸. 2024

[9]绿茶及红茶中游离氨基酸对映异构体的分布特征及呈味特性. 李玮轩,邵晨阳,严寒,张悦,吕海鹏,林智,朱荫. 2024

[10]不同发育时期旋毛虫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赵风强,路义鑫,韩彩霞,张晓波,兰静,宋铭忻. 2010

[11]3种干燥方式对香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涂宝军,陈尚龙,马庆昱,叶莉,冯谈. 2014

[12]香菇挥发性成分SPME-GC-MS分析及特征指纹图谱的建立. 陈万超,杨焱,李文,蒋俊,于海龙,冯杰,李晓贝,刘昆. 2016

[13]基于SPME-GC-MS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香葱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田震,徐亚元,李大婧,刘春泉,宋江峰,刘阚,胡奇,肖亚冬,郁志芳. 2021

[14]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比较3种直立型迷迭香的挥发性成分. 李珊珊,杨敏,李海明,甘艺莲,林洪涛,吴维坚. 2021

[15]谷子中挥发性气味物质的分析与研究. 刘敬科,李云,张玉宗,赵巍,张华博,刘莹莹. 2012

[16]CO_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不同成熟度鲁北冬枣香气组分. 王淑贞,赵峰,孙家正,张雪丹,祝恩元,阴启忠. 2011

[17]GC-MS法同时检测南瓜果实肌醇类和单、双糖类物质的研究. 李玉丹,黄河勋,周洋洋,王安君,吴廷全. 2017

[18]小花黄堇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吴建国,陈体强,吴岩斌,曾建伟,邹秀红,吴锦忠. 2015

[19]高温长时辉干工艺对广东炒青绿茶香气组分的影响. 胡蝶,陈维,马成英,方壮东,黄海英,苗爱清. 2022

[20]巴西橡胶树胶乳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梅志刚,刘实忠,校现周,罗世巧,杨文凤,牛静明,黄荣辉.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