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飞行高度对冬小麦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井宇航
作者: 井宇航;郭燕;张会芳;戎亚思;张少华;冯伟;王来刚;贺佳;刘海礁;郑国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无人机;冬小麦;飞行高度;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植被指数;纹理特征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22 年 002 期
页码: 147-15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无人机具有快速、高效、无损获取作物信息的优势,但是飞行高度直接影响作物信息获取效率。通过设置30、60、90 m飞行高度获取冬小麦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不同分辨率的无人机遥感影像,探索无人机飞行高度对冬小麦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的影响。首先将不同高度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与冬小麦植株氮积累量进行相关性和共线性分析,筛选出6个植被指数(NDVI、RDVI、RERDVI、GBNDVI、OSAVI、EXG)和4个纹理特征(Green-mean、Green-sm、Red-mean、Red-var)。基于筛选出的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BP神经网络(BPNN)法建立了植被指数、纹理特征与植被指数+纹理特征的冬小麦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并将模型在不同高度进行交叉验证,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分析误差(RPD)指标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是30 m飞行高度遥感影像提取的植被指数、纹理特征、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稳定性最好,3种建模信息构建的模型验证时的R~2、RMSE、RPD分别为0.57~0.89、1.27~4.16 g/m~2、1.67~3.65。BPNN在3种建模信息下构建的模型稳定性整体优于PLSR,验证模型的R~2、RPD分别提高0.01~0.39、0.05~1.44,RMSE下降0.08~8.53 g/m~2。3个高度植被指数、纹理特征、植被指数+纹理特征的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稳定性顺序:植被指数+纹理特征>植被指数>纹理特征。融合3个飞行高度遥感影像的植被指数、纹理特征、植被指数+纹理特征进行植株氮积累量预测可以提高估算精度,R~2、RMSE、RPD分别为0.89~0.93、1.80~2.03 g/m~2、3.54~4.03。因此,在兼顾效率与精度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无人机飞行高度,综合利用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可以对植株氮积累量达到较好的预测效果。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基于无人机高光谱和数码影像数据的冬小麦生物量反演. 李天驰,冯海宽,朱贝贝,范园园,金丽妍,成倩,李倩雨. 2020
[2]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数据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 陶惠林,冯海宽,徐良骥,杨贵军,杨小冬,苗梦珂,刘明星. 2020
[3]融合多因子的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冬小麦产量估算. 谢瑞,杨福芹,冯海宽,李天驰. 2023
[4]基于无人机影像多时相的小麦品种氮效率分类识别. 臧少龙,刘淋茹,高越之,吴珂,贺利,段剑钊,宋晓,冯伟. 2024
[5]江西双季稻氮素监测诊断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李艳大,曹中盛,孙滨峰,叶春,舒时富,黄俊宝,王康军,田永超. 2020
[6]结合植被指数与纹理特征的玉米冠层FAPAR遥感估算研究. 王思宇,聂臣巍,余汛,邵明超,王梓旭,努热曼古丽·托乎提,刘亚东,程明瀚,官云兰,金秀良. 2021
[7]综合光谱纹理和时序信息的油茶遥感提取研究. 孟浩然,李存军,郑翔宇,宫雨生,刘玉,潘瑜春. 2023
[8]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玉米含水量监测模型研究. 杨淑婷,海云瑞,王微,王蓉,周洋. 2022
[9]无人机影像光谱和纹理融合信息估算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 陈鹏,冯海宽,李长春,杨贵军,杨钧森,杨文攀,刘帅兵. 2019
[10]融合无人机影像光谱与纹理特征的冬小麦氮营养指数估算. 杨福芹,冯海宽,肖天豪,李天驰,郭向前. 2020
[11]融合无人机多光谱和纹理特征的马铃薯LAI估算. 李健,江洪,罗文彬,麻霞,张雍. 2023
[12]基于无人机影像特征的冬小麦植株氮含量预测及模型迁移能力分析. 郭燕,井宇航,王来刚,黄竞毅,贺佳,冯伟,郑国清. 2023
[13]融合无人机光谱信息与纹理特征的棉花叶面积指数估测. 邵亚杰,汤秋香,崔建平,李晓娟,王亮,林涛. 2023
[14]基于机器学习的密集烘烤过程烟叶失水率预测模型对比. 杜海娜,孟令峰,王松峰,张炳辉,王爱华,刘浩,李增盛,孙福山. 2022
[15]基于光谱特征与PLSR结合的叶面积指数拟合方法的无人机画幅高光谱遥感应用. 高林,杨贵军,李长春,冯海宽,徐波,王磊,董锦绘,付奎. 2017
[16]基于多载荷无人机遥感的大豆地上鲜生物量反演. 陆国政,杨贵军,赵晓庆,王艳杰,李长春,张小燕. 2017
[17]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的大豆叶面积指数反演研究. 高林,杨贵军,王宝山,于海洋,徐波,冯海宽. 2015
[18]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大豆叶面积指数估测精度对比. 高林,李长春,王宝山,杨贵军,王磊,付奎. 2016
[19]基于无人机数码影像的马铃薯生物量估算. 刘杨,冯海宽,黄珏,孙乾,杨福芹. 2020
[20]不同植被指数和无人机航高对草地盖度估测精度的影响. 伏帅,张勇辉,李佳吕,王萌榛,彭璐,冯琦胜,梁天刚.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深度学习的玉米包衣种子品种识别
作者:冯晓;张辉;刘正;张会芳;陈海燕;赵威;郑国清;马中杰
关键词:玉米;包衣种子;品种识别;可见光;深度学习
-
板栗新品种'燕栗4号'
作者:张树航;李颖;郭燕;张馨方;范丽颖;刘金雨;王广鹏;熊永斌
关键词:板栗;品种;晚熟
-
芝麻蒴果表型数据采集研究进展
作者:赵巧丽;郑国清;张建涛;李国强
关键词:芝麻;蒴果;表型
-
河南省芝麻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作者:刘海礁;邱雅洁;周萌;郑国清
关键词:河南;芝麻;成本收益;适度规模经营;机械化生产
-
河南省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实践与思考
作者:刘海礁;王瑛;李永鑫;杨帆;邱雅洁;上官彩霞;张会芳
关键词: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实践模式;河南省
-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张少华;王帅;邹扬;刘仲藜;才学鹏
关键词:羊;捻转血矛线虫;病原学检测;免疫学检测;分子检测
-
不同抗螨性板栗差异次生代谢物筛选与分析
作者:张馨方;王广鹏;张树航;李颖;郭燕
关键词:板栗;针叶小爪螨;抗螨性;次生代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