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与氮肥配施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董亮

作者: 董亮;孙泽强;王学君;郑东峰;董晓霞;郭洪海;刘兆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还田;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率

期刊名称: 山东农业科学

ISSN: 1001-4942

年卷期: 2014 年 08 期

页码: 84-86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与氮肥混合基施对小麦产量、千粒重、氮素吸收利用率及氮素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基追比6∶4处理的小麦千粒重最高,为39.4 g,小麦产量以氮肥基追比7∶3处理最高,其次为氮肥基追比6∶4处理,且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从氮素吸收利用率及氮素效益来看,氮肥基追比6∶4处理值均为最高。本试验条件下,氮肥基追比6∶4处理为最佳处理,其次为氮肥基追比7∶3处理,秸秆还田条件下适宜增加前期氮肥投入有利于小麦生长及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秸秆与缓释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率的影响. 孙会峰,周胜,付子轼,陈桂发,邹国燕,宋祥甫. 2015

[2]不同类型杂交稻品种在贵州兴义的高产潜力及氮肥利用特性研究. 罗锡坤,李敏,张恒栋,张发丽,罗德强,江学海,周维佳. 2023

[3]氮肥减量后移对超级稻吉粳88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马巍,齐春艳,刘亮,刘晓亮,郭晞明,隋鹏举,付胜,侯立刚. 2016

[4]施用缓控释掺混氮肥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黄小洋,顾克军,郭智,刘红江. 2024

[5]浅析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郝国芹. 2017

[6]豆麦轮作区麦秸长期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王秋菊,姜宇,周鑫,米刚,刘鑫,李婧阳,刘峰,中本和夫,黄丹萍. 2019

[7]接种AM真菌和施氮对还田稻秆氮素释放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贾艳艳,杨文飞,杜小凤,王伟中,文廷刚,孙爱侠,诸俊,顾大路. 2020

[8]氮肥减施与花生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氨挥发、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胡中泽,衣政伟,杨大柳,王安,陈留根,张岳芳,王显. 2022

[9]稻秸还田与播种方式影响小麦出苗及产量的大田试验研究. 张斯梅,顾克军,许博,张恒敢,顾东祥,石祖梁,张传辉,杨四军. 2016

[10]短期不同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土壤养分与稻麦周年产量的影响. 顾克军,张传辉,顾东祥,张斯梅,石祖梁,杨四军. 2017

[11]滨海盐碱地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王拯,张胜全,娄鸿耀,宋科,许春辉,陈兆波. 2023

[12]玉米秸秆还田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锋,李鹏,张凤云,李新华,孙明柱,高国强. 2011

[13]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及赤霉病发生的影响.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张四华. 2013

[14]小麦秸秆还田对小麦、花生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王才斌,朱建华,成波,张礼凤,孙秀山. 2000

[15]秸秆还田配施肥料及腐熟剂对土壤酶活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李国阳,燕照玲,李仟,卫丽,关小康,王同朝. 2016

[16]嫁接与施氮对甜瓜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薛亮,马忠明,杜少平. 2017

[17]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机插水稻肥料运筹技术研究. 李育娟,龚克成,刘红江,侯秀芬,孙志明. 2010

[18]不同还田量及还田方式下稻秸淋洗对小麦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赵亚慧,王宁,于建光,豆利岭,刘满强,焦加国. 2020

[19]苏北稻麦周年绿色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冯国华,王健康,张会云,赵轶鹏,王静,常勇. 2018

[20]不同小麦秸秆还田覆盖度对旱作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张婷婷,王丽芳,张德健,路战远,程玉臣,李福,刘战勇,敦惠霞.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