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肥运筹对再生季稻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鸿飞

作者: 陈鸿飞;庞晓敏;张仁;张志兴;徐倩华;方长旬;李经勇;林文雄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再生稻;水肥处理;根际土壤酶活性;根际微生物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7 年 10 期

页码: 1507-15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再生季水、肥管理措施是再生稻尤其是机收中低留桩再生稻获得高产稳产的一项关键措施,明确再生季合理的水肥运筹对提高机收中低留桩再生稻低节位再生芽的萌发成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杂交籼稻泸优明占为材料,通过设置再生季分蘖期3个不同水肥处理盆栽试验,即淹水灌溉不施用促苗肥(S处理)、干湿交替灌溉不施用促苗肥(G处理)和干湿交替灌溉施用促苗肥(GN处理),研究不同水肥运筹对再生季稻腋芽、产量、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季稻不同水肥处理对根际氧化还原电位和根际土壤酶有显著影响,处理后10 d,与S处理相比,G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根际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和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磷酸单酯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G处理相比,GN处理可显著提高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脲酶、蔗糖酶、磷酸单酯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不同水肥调控下再生季稻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和碳源代谢的多样性差异显著,处理后10 d,GN处理和G处理根际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程度显著高于S处理,GN处理根际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酚酸、羧酸类碳源的利用程度显著高于G处理。GN处理和G处理的根系伤流量分别比S处理的提高27.27%和14.84%,再生季分蘖数和产量分别比S处理的提高102.50%~111.11%、42.50%~44.44%和91.41%~108.72%、37.93%~40.94%。由此可见,再生季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或施用促苗肥均可提高根际土壤酶活性,促进再生季稻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和代谢多样性,从而有利于根际土壤有机质的氧化和腐殖质的形成及增加根际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促进再生季新根的形成和腋芽的萌发。采用干湿交替灌溉耦合促苗肥对再生季稻的促控效果是最佳的。

分类号: S154`S511.21

  • 相关文献

[1]黄土母质生土当年施肥对谷类作物生产力与根际土壤营养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杨珍平,白志明,张翔宇,苗果园. 2010

[2]水肥处理对赣南脐橙抗旱生理特性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肖运萍,刘仁根,汪瑞清,袁展汽,周超华. 2009

[3]不同水肥处理对设施菜地N2O排放的影响. 杨岩,孙钦平,李吉进,刘春生,刘本生,许俊香,高利娟. 2013

[4]不同水肥处理对春小麦产量、品质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董建力,张学军,李红霞,陈晓群,裘敏. 2007

[5]根结线虫病害的发生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关系研究进展. 刘晓艳,闵勇,黄大野,张薇,王开梅,万中义,杨自文. 2015

[6]农业管理措施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研究现状及展望. 邓凯,何菲菲,邹冬生,罗连光,李向荣. 2011

[7]不同促生菌剂在绿肥蚕豆的应用效果研究. 周影,魏启舜,赵荷娟,管永祥,陈震,郭成宝,王琳. 2019

[8]茶园生境中根际微生物动态及其在茶树生长的影响. . 1992

[9]晚播对紫云英生长、养分积累和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周影,王琳,魏启舜,管永祥,陈震,郭成宝,赵荷娟. 2019

[10]谷子抗旱机制研究进展. 李红英,程鸿燕,郭昱,段明,马芳芳. 2018

[11]有机土栽培和土壤栽培番茄根际基质微生物和酶活性的比较. 陈双臣,刘爱荣,贺超兴,邹志荣. 2010

[12]一株苯酚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相关降解特性. 陈禹竹,唐琦勇,顾美英,朱静,刘晓静,崔卫东,张志东. 2019

[13]柑橘黄龙病菌与柑橘根系关系研究进展. 雷梦英,杨贤智,黄少彬. 2018

[14]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连作玉米田根际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徐莹莹,王俊河,刘玉涛,王宇先,高盼,杨慧莹,樊景胜. 2018

[15]农作物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方静,赵小庆,史功赋,程玉臣,张向前,张德健,郝楠森,武海明,赵玉河,路战远. 2019

[16]玉米根际细菌群落特征及生防菌筛选. 刘泉成,张茜茜,田雪亮,刘文德. 2018

[17]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对甜菜根系研究的启示. 王秋红,周建朝,王孝纯,宋柏权,邓艳红. 2018

[18]微生物肥对植物的促生抗逆作用明显. 张树清. 2013

[19]北戴河滨海湿地根际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功能分析. 张毅然,高伟,张佳林,徐广飞,林法祥,徐希媛,何昌飞,韩彬,郑立. 2018

[20]盐爪爪根际耐盐促生菌的筛选及穴栽验证. 张志东,顾美英,唐琦勇,楚敏,朱静,孙建,杨蓉,徐万里.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