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条件下施用有机肥对冬小麦土壤酶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郑凤君

作者: 郑凤君;王雪;李景;王碧胜;宋霄君;张孟妮;武雪萍;刘爽;席吉龙;张建诚;李永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免耕;免耕增施有机肥;土壤酶;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冬小麦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0 年 06 期

页码: 1202-121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探讨免耕条件下施用有机肥对冬小麦土壤酶活性及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明确免耕条件下的科学施肥方法,为提升土壤生物学活性和改善土壤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山西运城长期定位试验,选取免耕(NT)和免耕增施有机肥(NTM)两个处理,在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测定与碳转化相关土壤酶的活性(β葡萄糖苷酶、β木聚糖酶、纤维二糖苷酶、α葡萄糖苷酶)、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呼吸速率以及成熟期土壤总有机碳(TOC)和活性有机碳组分(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EOC;微生物量碳,MBC)等关键指标。【结果】(1)在冬小麦生育期,两个处理不同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其中β木聚糖酶与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在拔节期和灌浆期表现出升高趋势;但β-葡萄糖苷酶与纤维二糖苷酶的活性随季节变化波动较小。不同生育时期β木聚糖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的变化趋势与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此外,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土壤酶活性主要受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2)与NT相比,NTM显著提高不同生育时期土壤β木聚糖酶的活性(越冬期:17.6%;抽穗期:8.5%;灌浆期:14.1%和成熟期:10.0%);在越冬期和拔节期土壤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分别提高16.7%和10.2%。同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酶活性主要受土壤温度和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3)与NT相比,NTM显著提升冬小麦生长季TOC、DOC、EOC和MBC含量(TOC:16.9%;DOC:27.7%;EOC:38.4%和MBC:50.7%)。(4)冬小麦生长季土壤生物学指标相关分析表明,β木聚糖酶与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与总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呈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850)。【结论】免耕增施有机肥通过影响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进而提升β木聚糖酶与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同时,秸秆还田基础上增加有机肥碳投入可进一步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含量,有利于土壤酶等生物学活性和土壤质量的提升。

分类号: S512.11`S154.2`S153.6

  • 相关文献

[1]长期免耕秸秆还田对寒地土壤有机碳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蔡丽君,张敬涛,刘婧琦,盖志佳,郭震华,赵桂范. 2021

[2]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对双季稻田土壤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唐海明,聂泽民,郭立君,刘征鹏,汤文光,汪柯,杨光立. 2013

[3]不同冬季覆盖作物对双季稻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程凯凯,肖小平,汤文光,汪柯,李超,张帆,孙玉桃. 2017

[4]耕作措施对长期免耕双季稻田土壤碳库的影响. 陈阜,李琳,伍芬琳,肖小平,张海林. 2007

[5]免耕对水稻根系生长及根际环境的影响Ⅳ免耕栽培对水稻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彭福元,刘开强,莫润秀,梁天峰,朱校奇,江立庚. 2010

[6]免耕与秸秆覆盖对绿洲灌区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黄涛,冯福学,车宗贤,俄胜哲. 2020

[7]免耕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丁晋利,武继承,杨永辉,高翠民. 2020

[8]不同降水年型下免耕对冬小麦氮素积累与产量的影响. 李森,魏红义,武继承,杨永辉,丁晋利. 2021

[9]全膜免耕栽培技术对冬小麦产量效应的研究. 何春雨,周祥椿,张礼军,杜久元,周洁,鲁清林,白斌,周刚. 2010

[10]全膜覆土免耕穴播栽培技术对冬小麦产量效应的研究. 何春雨,周祥椿,杜久元,鲁清林,张礼军,周洁,白斌,周刚. 2010

[11]冬小麦免耕复种油葵技术研究. 柯英,马献军,武东波,李建军,罗健航,张学军. 2012

[12]宁夏引黄灌区不同类型土壤重组有机碳特征分析. 杨飞霞,曹广超,于东升,史学正,于全波,董林林. 2017

[13]微生物与酶对水产养殖池塘底质及有机碳的控制. 周建忠,吴伟. 2015

[14]东海典型港湾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生源要素分布及污染状况分析. 王文婷,王朝晖,刘磊,康伟. 2019

[15]长期定位施肥黑土水溶性有机物组分组成特性研究. 李书玲,魏丹,周宝库,魏自民,李艳平,赵富阳. 2012

[16]神农架大九湖亚高山典型泥炭湿地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斯南雍茜,葛继稳,李愈,李永福,刘垚垚,甘娟,Ihab ALFADHEL,张志麒. 2020

[17]青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生源要素分布及污染状况评价. 雷明丹,王朝晖,江涛. 2021

[18]培养基和放养密度对池塘底质及底栖动物的影响. 张萍,周鑫,秦伟,柏爱旭. 2014

[19]不同前茬与施氮量对半干旱黄土高原夏玉米产量和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孙小花,牛俊义,赵刚. 2018

[20]大亚湾深水网箱养殖海域表层沉积物碳、氮、磷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估. 葛伟宏,王兴强,苏家齐,朱长波.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