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因型沙梨带芽茎段无菌培养体系建立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涂俊凡

作者: 涂俊凡;秦仲麒;李先明;伍涛;杨夫臣;朱红艳;刘政;杨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沙梨;外植体;离体培养;无菌培养体系

期刊名称: 中国南方果树

ISSN: 1007-1431

年卷期: 2018 年 0s1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探讨不同基因型沙梨Pyrus pyrifolia外植体无菌培养体系建立方法,以沙梨品种"金水1号""金水2号""鄂梨1号""鄂梨2号""圆黄""翠冠"的当年生带芽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离体培养,就外植体消毒时间、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茎段切割方式、控制褐变方法、外植体采集时间等因素对培养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梨带芽茎段以75%酒精处理30s,0.1%HgCl2处理7min消毒效果最好,茎段消毒后接种在含6-BA 1.0~2.0mg/L、IBA 0.1~0.2mg/L的MS培养基上,接种后10d芽开始萌动,接种后20d嫩茎开始生长,萌芽率22.22%~37.78%.当年生枝切割成4~5cm带部分叶柄的带芽茎段消毒处理后分割成1.5cm单芽茎段接种,萌芽率高,萌芽时间短,获得的无菌芽苗生长健壮.培养基中添加0.25mg/L维生素C的带芽茎段褐化率较对照低4.44个百分点,萌芽率较对照高3.02个百分点.4月中旬到5月中旬为采集带芽茎段的最佳时间,褐变率低,污染率较低,萌芽率达31.48%和30.77%.

分类号: S661.2

  • 相关文献

[1]豇豆组织培养繁殖研究. 商宏俐. 1992

[2]彩叶凤梨离体培养中外植体消毒及防止褐化的研究. 史华平,王彦尊,王计平. 2015

[3]铁皮石斛以芽繁芽离体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 蒙平,张向军,潘颖南,韦绍龙,陈丽娟,李婷,王艳,蒋慧萍. 2014

[4]提高油菜离体培养再生频率的研究. 萨如拉,胡晓林. 2009

[5]福建野生葡萄离体培养研究. 赖呈纯,范丽华,黄贤贵,谢鸿根,余亚白. 2013

[6]槟榔种质资源离体繁殖体系研究. 李栋梁,王景飞,周颖怡,陈业光,张雯婷,戚华沙,陈宣. 2023

[7]多倍体萱草“金娃娃”的离体培养研究. 姜凤英,栾绍武,吴志刚,王平. 2007

[8]重瓣大岩桐离体培养的两种途径. 蒋月喜,何荆洲,邓杰玲,黄昌艳,王晓国,卜朝阳. 2016

[9]基因型和外植体对小麦离体培养的影响. 余桂容,宋军,徐利远,张莲,蒋云. 2012

[10]花生幼叶丛生芽的诱导和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李艳,李少雄,周桂元,洪彦斌,林坤耀,梁炫强. 2006

[11]3种东方百合离体培养. 蒋月喜,邓杰玲,黄昌艳,王晓国,何荆洲,卜朝阳. 2016

[12]葫芦科植物再生体系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王秋蓉,李柱刚,王珣,冷春旭,赵曦,李晓娟. 2022

[13]西南桦离体培养再生系统研究. 李雪生,陆荣生. 2002

[14]观赏羽衣甘蓝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赵秀枢,李名扬,张文玲,刘凡. 2009

[15]辣椒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李浩宇,贾利,宋婷婷,汪胜,张于,方凌,张其安,严从生,隋益虎,江海坤. 2024

[16]沙梨品种果实成熟后乙烯释放量研究. 张靖国,陈启亮,杨晓平,范净,胡红菊. 2017

[17]沙梨种子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涂俊凡,秦仲麒,李先明,伍涛,杨夫臣,朱红艳,刘政. 2016

[18]红色沙梨新品种“彩云红”关键栽培管理技术. 陈霞,苏俊,何英云,李自生,舒群. 2018

[19]13个‘新世纪’梨后代品种S基因型的鉴定. 乌云塔娜,谭晓风,李秀根,张林,邓建军. 2007

[20]非洲菊的组织培养. 王海琴,冯先桔,李丽,罗君琴.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