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黄酮类物质组成差异与功能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祥栋

作者: 李祥栋;陆秀娟;潘虹;魏心元;杨小雨;石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黄酮分子;代谢组学;生理活性;薏苡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23 年 51 卷 012 期

页码: 1410-1417

摘要: 黄酮类是薏米中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了解不同薏苡品种中黄酮类物质的组成差异和功能定位也是品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以8份栽培薏苡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代谢组学方法对其种仁中黄酮及其衍生物组分进行定量检测,并分析组成差异.结果表明,8份薏米材料中共检测到17种黄酮类分子而且种皮颜色相同的品种整体上表现出相似的代谢组轮廓,黄皮品种比红皮品种的黄酮物质种类更丰富、含量也更高.异槲皮苷、芦丁、圣草酚和木樨草素4种成分为薏米黄酮的主要特征组分,分别占总黄酮组分的45.35%、32.77%、6.04%和5.37%,而且表现出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细菌和病毒、调节代谢和神经保护等多种生理活性.薏米黄皮和红皮特征的形成可能与黄酮物质的累积差异有关,其主要特征组分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等功效,可作为薏米的功能组分加以发掘和利用.

分类号: TS210.1

  • 相关文献

[1]芝麻的开发利用研究. 王光荣. 1991

[2]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研究进展. 梁明,王鹏,张会慧,张秀丽,孙广玉. 2012

[3]起垄覆膜与土壤脱盐剂对江苏沿海中重度盐碱地棉花成苗和产量的影响. 崔必波,韩勇,王伟义,吉荣龙,孙扣忠,李亚芳,耿安红,费月跃,王军. 2016

[4]发酵型乳清饮料的研究进展. 王昕,侯聚敏,朴姗善,杨贞耐. 2011

[5]灵芝多糖制备新技术及产业前景. 刘建华,张志军,李淑芳,杨丽维. 2006

[6]苹果叶面附生微生物区系及其有益菌的研究:IV蜡质芽孢杆菌BO17代?…. 冷怀琼. 1998

[7]何首乌经枯草杆菌发酵后体外生理活性的变化. 范琼,赵敏,金明坤. 2019

[8]萌发青稞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梁雨荷,杨希娟,党斌. 2018

[9]蜂花粉功能性多糖的研究进展. 刘嘉,李锐,李銮熙,侯春生. 2012

[10]植物甾体皂苷生物合成与生理活性. 林江波,王伟英,邹晖,戴艺民. 2017

[11]巴西橡胶树GT1袋装实生苗旱害响应机制研究. 王纪坤,王立丰. 2013

[12]金针菇膳食纤维改性、理化性质及抗氧化、降血脂活性. 刘学成,王文亮,弓志青,王延圣,崔文甲,宋莎莎,张剑,贾凤娟. 2021

[13]茶叶多糖复合物的研究进展. 周裔彬,汪东风,周小玲,李雷,朱永兴. 2005

[14]橙皮苷生理活性功能及其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史德芳,高虹,程薇,熊光权. 2008

[15]有机营养基质对几种蔬菜种子发芽及生理活性影响. 周胜军,陈杰,朱育强,戴丹丽,陈丽萍. 2007

[16]花期干旱胁迫对籼稻近等基因系水分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杨永杰,张彩霞,宋建,熊杰,王熹,章秀福,符冠富,陶龙兴. 2013

[17]桑椹花色苷生理活性及加工稳定性研究进展. 李兆路,陈芹芹,毕金峰,吴昕烨,段玉权,司旭. 2015

[18]水涝胁迫下冬瓜幼苗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响应差异分析. 武芳芳,谢玲玲,戴雄泽,周火强. 2018

[19]东乡野生稻苗期根系耐冷性生理生化特性. 张成良,黄英金,陈大洲,肖叶青,邬文昌,胡兰香,王利兵,喻宁根. 2007

[20]槟榔花提取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张明,宋菲,黄玉林,陈卫军,赵松林.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