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籽粒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石海波

作者: 石海波;王云生;冯勇;高聚林;白海;苏二虎;张来厚;赵瑞霞;刘志雄;黄灵忠;姜丽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籽粒;蛋白组学;双向电泳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15 年 30 卷 01 期

页码: 171-17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获得玉米籽粒双向电泳中蛋白质提取的最佳方法,建立最佳的玉米籽粒蛋白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对酚抽提法、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TCA/丙酮沉淀法)和可溶性蛋白提取法3种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蛋白质进行了分析,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双向电泳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提取法获得的蛋白纯度高、浓度适中、双向电泳蛋白质点最丰富,最适合双向电泳研究;利用可溶性蛋白提取法获得的蛋白,对第一向等电聚焦参数等条件,以及不同p H值范围的IPG预制凝胶条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p H值3~10的IPG预制凝胶条时,采取电压梯度上升的方式,总聚焦70 000 Vhs、上样量800μg效果最佳,采用p H值4~7的IPG预制凝胶条时,总聚焦80 000 Vhs、上样量900μg效果最佳,并且采用p H值4~7的IPG预制凝胶条相比p H值3~10的凝胶条能分离到更多的点,最后结合蛋白质点MALDI-TOF-TOF质谱鉴定分析,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方法,即采用可溶性蛋白提取法提取蛋白,采用24 cm、p H值4~7的IPG干胶条,上样900μg电泳效果最佳,等点聚焦程序:500 V、1 h,1 000V、1 h,2 000 V、1 h,4 000 V、2 h,8000 V、4 h,8 000 V、80 000 Vhs,500 V保持。试验研究为后续玉米籽粒发育差异蛋白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蛋白组学及其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李学鹏,励建荣,于平,朱军莉,王彦波,傅玲琳. 2010

[2]水稻种子蛋白双向电泳方法的建立和质谱初步分析. 朱方超,贾瑞宗,孙勇,王雪君,徐林,孔华,郭运玲,郭安平. 2015

[3]橡胶树花序总蛋白双向电泳研究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王亚杰,位明明,李维国,王祥军,高新生. 2016

[4]九育27玉米及其种植要点. 张岩,赵华. 2007

[5]关于影响玉米籽粒容重的栽培技术研究. 刘海天,马晶,刘武仁. 2016

[6]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籽粒胚乳细胞增殖与籽粒建成的关系. 谷岩,王振民,何文安,梁烜赫,吴春胜. 2010

[7]不同杂种优势模式下玉米苞叶和籽粒表型可塑性差异分析. 李昕,蔡泉,郭晓明,李树军,李云龙,李思楠,殷跃,王港庆,张建国. 2021

[8]玉米籽粒自然脱水速率研究进展. 李淑芳,张春宵,路明,刘文国,李晓辉. 2014

[9]不同玉米群体间主要籽粒品质性状的差异分析. 王利锋,曹言勇,李晶晶,王浩,杜海英,李会勇. 2014

[10]玉米果穗顶部籽粒败育的形态解剖观察. 罗瑶年,刘玉敬,高学曾,王忠孝,许金芳. 1988

[11]我国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影响因素及粒收技术的发展方向. 李少昆. 2017

[12]玉米3个籽粒性状的遗传研究. 魏良明,曹丽茹,郭书磊,张前进,张新,郭金生,王振华,鲁晓民. 2023

[13]不同玉米品种籽粒营养成分及灌浆动态变化研究. 张中东,郭正宇,宫帅,翟广谦,陈永欣. 2017

[14]不同水分环境下玉米产量构成因子及籽粒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彭勃,王阳,李永祥,刘成,刘志斋,王迪,谭巍巍,张岩,孙宝成,石云素,宋燕春,王天宇,黎裕. 2010

[15]玉米机械粒收破碎率研究进展. 王克如,李少昆. 2017

[16]PEG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玉米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 赵玉坤,高根来,王向东,甄胜虎,宁慧云,李宝珠. 2014

[17]化肥施用水平对夏玉米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 曹彩云,李科江,马俊永,郑春莲,崔彦宏. 2007

[18]极早熟玉米品种籽粒脱水特性的初步研究. 谭福忠,韩翠波,邹双利,刘振江,籍依安. 2008

[19]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籽粒田间脱水特征差异性分析. 李璐璐,明博,高尚,谢瑞芝,王克如,侯鹏,薛军,李少昆. 2023

[20]不同熟期玉米籽粒含水量与经济效益的相关性研究. 宋英博.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