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小麦产量潜力、产量差与效率差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少辉

作者: 黄少辉;杨云马;刘克桐;孙彦铭;杨军芳;贾良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河北;小麦;产量潜力;产量差;氮肥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18 年 02 期

页码: 118-1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提供小麦增产增效的理论依据,利用2011-2014年河北省"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数据对河北省小麦产量潜力、产量差和效率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当前河北省小麦一般农户、高产农户、配方施肥和高产纪录的平均产量分别为6.48、8.38、7.05、9.89t/hm~2,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25.3、31.0、32.1、43.1kg/kg,所对应的产量差YG1、YG2、YG3分别为1.89、0.56、3.41t/hm~2,氮肥偏生产力差PFPG1-N、PFPG2-N、PFPG3-N分别为5.6、6.7、17.8kg/kg。河北省邯郸地区的产量潜力和产量差最大,保定和沧州的产量潜力最小,而产量差则以沧州和衡水最小。不同地区小麦氮肥偏生产力差以邯郸最大,邢台最小。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三大粮食作物产量潜力与产量差研究进展. 刘保花,陈新平,崔振岭,孟庆锋,赵明. 2015

[2]江淮地区稻–麦周年产量差及其与资源利用关系. 杜祥备,习敏,孔令聪,吴文革,陈金华,许有尊,周永进. 2021

[3]河北夏玉米产量潜力、产量差与氮肥效率差分析. 黄少辉,杨云马,刘克桐,孙彦铭,贾良良. 2016

[4]氮肥后移对江汉平原小麦籽粒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 沈永龙,高春宝,刘章勇,方正武. 2010

[5]基于高光谱的膜下滴灌小麦氮素营养评价研究. 刁万英,李少昆,王克如,金秀良,王方永,陈兵,王琼,王楷,肖春华. 2012

[6]施氮对郑麦366光合速率、花后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张素瑜,岳俊芹,李向东,靳海洋,任德超,杨明达,邵运辉,王汉芳,方保停,张德奇,时艳华,秦峰,程红建. 2024

[7]2017年中国小麦生产成本收益分析——以山东、河北为例. 卢昱嘉,代瑞熙. 2017

[8]基于SWOT分析的河北省小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蒲娜娜,张新仕,王亚楠,李英杰,王晓夕,王桂荣,杨振立. 2017

[9]“九五”全国小麦育种研究进展. 何中虎,肖世和,庄巧生. 2001

[10]云南省小麦主栽品种产量改良遗传进展研究. 王志伟,黄锦,杨金华,程加省,胡银星,程耿,于亚雄. 2012

[11]云南省不同时期小麦品种产量潜力和产量性状差异性的初步分析. 黄竹,刘继学,于亚雄,杨金华,程加省,丁礼云,王志伟. 2011

[12]基础地力对黄壤区粮油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的影响. 黄兴成,石孝均,李渝,张雅蓉,刘彦伶,张文安,蒋太明. 2017

[13]黑龙江省春玉米产量潜力及产量差的时空分布特征. 王静,杨晓光,吕硕,刘志娟,李克南,荀欣,刘园,王恩利. 2012

[14]海南临高辣椒主产区产量差及其限制因子分析. 余小兰,杨福锁,蔡卫音,杜公福,戚志强,李晓亮. 2018

[15]山东省冬小麦产量差与氮肥利用效率差形成机理解析. 韩守威,司纪升,余维宝,孔令安,张宾,王法宏,张海林,赵鑫,李华伟,孟鈺. 2022

[16]不同栽培技术因子对雨养春玉米产量与氮素效率差异的影响. 曹玉军,姚凡云,王丹,吕艳杰,刘小丹,王立春,王永军,李从锋. 2020

[17]2001-2016年中国苎麻生产格局变化与产量差研究. 陈继康,熊和平. 2019

[18]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研究. 习敏,吴文革,汪靖桂,汪宏伟,陈刚,许有尊. 2017

[19]广东省木薯主产区产量差及限制因素分析. 梁海波,黄洁,郁昌的,魏云霞,何时雨,郑永清,陈冬冬,安飞飞,肖鑫辉. 2017

[20]海南岛木薯主产区产量差及限制因素分析. 梁海波,黄洁,韩全辉,陈冬冬,肖鑫辉,安飞飞,薛茂富.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