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热激转录因子ZmHsf06的耐热功能及其调控通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冉

作者: 李冉;马贞玉;张世昌;李国良;孟祥照;段硕楠;刘子会;吕爱枝;郭秀林;张华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热激转录因子;耐热性;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ChIP-seq)

期刊名称: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ISSN: 1674-7968

年卷期: 2024 年 32 卷 003 期

页码: 505-5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玉米(Zea mays)不同生育期遭遇高温热浪渐成常态,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能够激活下游多种耐热途径,调控耐热相关基因表达从而提高植株耐热性.本研究在前期对玉米HsfA1亚族基因ZmHsf06特性及耐热性功能初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创制ZmHsf06过表达玉米株系,深入研究该基因的耐热功能,进一步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seq)和蛋白互作及转录激活活性实验,分析并确定ZmHsf06的下游靶基因和高富集通路.结果表明,ZmHsf06能自身互作形成同源多聚体,具有转录激活活性;与野生型相比,ZmHsf06过表达玉米株系的耐热性明显提高.ChIP-seq分析表明,热胁迫下共富集差异基因2 218个,其中受ZmHsf06诱导特异上调的基因有1 169个,主要富集在电子载体活性、光合作用、内质网蛋白加工和热激响应等通路中.ZmHsf06结合基序同时含有热激元件、C2C2、TEAD、MADS等其他转录因子的结合元件和一些未知元件.凝胶迁移实验表明,ZmHsf06蛋白与筛选出的3个代表性基因(Zm00001d000260,Zm00001d000272,Zm00001d033987)的启动子热激元件互作.本研究为深入研究玉米Hsf家族的耐热功能及其分子机制提供依据.

分类号: S523

  • 相关文献

[1]植物热激转录因子及其与耐热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秦丹丹,彭惠茹,倪中福,许甫超,董静,张俊成,孙其信,李梅芳. 2012

[2]玉米热激转录因子基因ZmHsf06表达提高拟南芥耐盐性. 李国良,李孟军,刘子会,张华宁,郭秀林. 2016

[3]玉米热激转录因子基因(ZmHsf06)的克隆、表达和定位分析. 李慧聪,李国良,郭秀林. 2015

[4]玉米自交系苗期耐热性综合评价. 滕元旭,支梦婷,李铭东,摆晶,张丽,张智林,杨新军,韩登旭,梁晓玲,李召锋. 2020

[5]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灌浆期的光合特征对高温适应性的初步研究. 陶志强,闫鹏,张学鹏. 2021

[6]不同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耐热性的差异比较. 徐田军,吕天放,李自豪,张勇,刘宏伟,刘月娥,蔡万涛,张如养,宋伟,邢锦丰,赵久然,王荣焕. 2024

[7]玉米ZmHsf04基因的克隆和特性及其对耐热性的调控. 赵立娜,张华宁,段硕楠,郭秀林,李国良. 2017

[8]玉米热激转录因子基因ZmHsf25的克隆、特性与耐热性功能分析. 赵立娜,段硕楠,张华宁,郭秀林,李国良. 2017

[9]玉米开花期耐热性机理与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李余良,胡建广,刘建华,郑锦荣. 2011

[10]新疆自然高温环境下玉米自交系开花期耐热性鉴定与评价. 杨杰,韩登旭,阿布来提·阿布拉,梁晓玲,王莹,徐明良. 2021

[11]玉米花粉花丝耐热性研究进展. 杨国虎. 2005

[12]玉米花期不同种质资源耐热性鉴定与分析. 李淑君,张丕辉,付忠军,祁志云,杨华,金川,董昕. 2019

[13]玉米花期不同种质资源耐热性鉴定与分析. 李淑君,张丕辉,付忠军,祁志云,杨华,金川,董昕. 2019

[14]木薯MeHSF8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曾坚,莫嘉嘉,吴春来,胡伟. 2020

[15]植物响应高温胁迫的信号转导和转录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王改妮,白万鹏,王锁民. 2020

[16]木薯MeHSF18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曾坚,黄芷颐,章玉香,吴春来,胡伟. 2020

[17]作物耐热生理基础与基因发掘研究进展. 吴昊,李燕敏,谢传晓. 2018

[18]水稻锌指蛋白基因OsBBX24响应热胁迫的研究. 骆鹰,谢旻,王伟平,黎妮,饶力群,汪启明. 2017

[19]水稻HSF基因OsHsf-like的生物信息学和转录表达分析. 万丙良,查中萍,杜雪树,戚华雄. 2008

[20]水稻锌指蛋白基因O_sBBX22响应热胁迫的功能分析. 谢旻,张超,王伟平,朱建华,万向元,汪启明,饶力群.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