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玫烟色虫草对草地贪夜蛾的致病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雷妍圆

作者: 雷妍圆;吕利华;王裕华;王德森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玫烟色虫草;草地贪夜蛾;侵染症状;致病力;微生物防治

期刊名称: 环境昆虫学报

ISSN: 1674-0858

年卷期: 2020 年 01 期

页码: 68-7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 Smith)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重要外来入侵害虫。为了寻找对草地贪夜蛾有致病性的昆虫病原真菌,本实验采用浸虫法研究了玫烟色虫草Cordyceps(=Isaria)fumosorosea SCAU-IFCF01对草地贪夜蛾1~6龄幼虫的致病力,通过体视镜观察了幼虫感菌后侵染症状和体表病变过程。结果表明:菌株IFCF01可侵染草地贪夜蛾6个龄期的幼虫。4龄幼虫接种后48 h,虫体出现缩短、强直等形态变化;接种后72 h,幼虫死亡且体外形成菌丝层;接种后120 h,虫体被浅玫烟色的分生孢子覆盖。随孢子浓度的升高,幼虫的感病死亡率增加,当浓度达到1×10~9孢子/mL时,1~3龄幼虫的累计死亡率均为100%,4龄幼虫和5龄幼虫也达到了98.9%和50%,6龄幼虫仅21.1%。5 d后1~5龄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3.74×10~4、1.17×10~5、1.86×10~5、8.09×10~5和3.03×10~8孢子/mL。幼虫LT_(50)值随孢子浓度增加而递减,在浓度为1.0×10~5~1.0×10~9孢子/mL的范围内,1龄幼虫和2龄幼虫的LT_(50)值分别为3.62~1.37 d和4.51~1.65 d;在1.0×10~6~1.0×10~9孢子/mL时,对3龄幼虫的LT_(50)为4.03~1.82 d;浓度为1.0×10~7~1.0×10~9孢子/mL时,对4龄幼虫的LT_(50)为3.47~2.52 d。浓度为1.0×10~9孢子/mL时,5龄幼虫的LT_(50)为4.74 d。本研究结果表明,玫烟色虫草菌株IFCF01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较强的致病力,为今后草地贪夜蛾微生物防治提供重要的有效真菌。

分类号: S433.4

  • 相关文献

[1]绿僵菌致病病理学研究热点. 张泽华,高松,农向群. 2006

[2]广州地区一株绿僵菌的鉴定及其对草地贪夜蛾的致病力测定. 雷妍圆,王德森,薛志洪,吕利华,黄少华,章玉苹. 2020

[3]莱氏绿僵菌Mr006鉴定及对草地贪夜蛾致病力. 胡飞,徐婷婷,彭辉,胡本进,苏贤岩,毕思佳,吴振晨,朱克旭,徐丽娜,王振营. 2024

[4]草地贪夜蛾高致病力绿僵菌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赵建伟,丁雪玲,郑宇,赵金凤,姚凤銮,卢学松,何玉仙. 2023

[5]昆虫微孢子虫病的自然流行和人工流行. . 1991

[6]虫生真菌抗逆的生化分子基础及利用. 王定锋,曾明森,王庆森,吴光远. 2010

[7]桃树流胶病及其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杨玉,徐海. 2018

[8]绿僵菌菌剂对稻水象甲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于凤泉,孙富余,李志强,刘培斌,田春晖,高松,张泽华. 2003

[9]中国油菜菌核病微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王伟. 2024

[10]草地贪夜蛾对小麦和玉米的产卵选择性及其种群生命表. 巴吐西,张云慧,张智,关豆豆,李翠翠,季昭云,殷新田,张爱环,汤清波,刘延辉,李祥瑞,朱勋. 2020

[11]4种杀虫剂对玉米上草地贪夜蛾的室内外活性. 王国荣,李斌,黄福旦,李锋,姚晓明,鲁艳辉,吕仲贤,徐红星. 2019

[12]七星瓢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 孔琳,李玉艳,王孟卿,刘晨曦,毛建军,陈红印,张礼生. 2019

[13]2019年云南省草地贪夜蛾春夏季发生特征. 赵雪晴,屈天尧,李亚红,尹艳琼,张红梅,王燕,李向永,陈福寿,李永川,谌爱东. 2019

[14]草地贪夜蛾化学感受相关基因家族的进化分析. 刘莹,肖花美,梅洋,杨义,叶昕海,谌爱东,李飞. 2019

[15]取食玉米不同组织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及营养指标的影响. 唐庆峰,房敏,姚领,邱坤,郑兆阳,金涛,李桂亭. 2020

[16]4种不同性诱剂对玉米草地贪夜蛾诱集作用. 车晋英,陈华,陈永明,王风良,卢鹏,朱加萍,张海波,肖留斌,姜春义,金玲,朱展飞,张芳. 2020

[17]草地贪夜蛾及其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常亚军,廖永林,蒋兴川,王桂荣,杨斌. 2019

[18]益蝽对草地贪夜蛾高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和捕食行为观察. 唐艺婷,王孟卿,陈红印,王燕,张红梅,陈福寿,赵雪晴,张礼生. 2019

[19]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阎世江,张京社,刘洁. 2020

[20]二十六种杀虫剂对不同龄期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室内毒力. 鲁艳辉,田俊策,郑许松,徐红星,杨亚军,杨太源,石兆云,吕仲贤.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