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开放条件下大豆不育系制种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曙明

作者: 王曙明;王跃强;李建平;李茂海;孙寰;赵丽梅;张宝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异交传粉;苜蓿切叶峰;结实率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10 年 29 卷 03 期

页码: 385-38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LCMS82A和其保持系JLCMS82B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田间开放条件下对不同苜蓿切叶蜂释放量和父母本种植方式下的制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蜂量处理之间不育系结实率和不育系与保持系总产量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育系间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保持系与不育系不同行比处理间的结实率以及不育系与保持系总产量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不育系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放蜂量与行比间的互作差异不显著。不同放蜂量下,每公顷放3万头蜂时不育系的结实率、产量及总产量达最高;不同行比下,不育系间的产量差异并不显著,而父母本1:1时不育系的结实率和总产量最高。综合评价,在每公顷释放3万头苜蓿切叶蜂并以父母本1:1行比种植时,不育系的结实率、产量以及不育系加保持系总产量均达最高,制种效果最佳。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人工控制条件下大豆不育系昆虫传粉技术研究. 王曙明,王跃强,李建平,李茂海,孙寰,赵丽梅,张宝石. 2010

[2]大豆杂交种杂交豆1号选育报告. 赵丽梅,孙寰,王曙明,王跃强,黄梅,李建平. 2004

[3]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配套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BAC文库的构建. 费晓艳,赵洪锟,刘晓东,宋任涛,李启云,董英山. 2011

[4]父母本不同行距配置对昆虫授粉效率的影响. 张伟龙,张伟,徐长洪,王鹏年,赵丽梅,吴兴宏,丁孝羊. 2017

[5]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在大豆常规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王曙明,郑宇宏,孟凡凡,范旭红,王跃强,张云锋,张宝石. 2010

[6]始花期不同氮肥追施量对大豆不育系结实率的影响. 张伟龙,赵丽梅,彭宝,王曙明,王跃强,孙寰. 2010

[7]青花菜新品种瑞青8号的选育. 秦文斌,戴忠良,吴国平,王建华,张振超,潘跃平. 2013

[8]甘蓝型黄籽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盐2A的选育与研究. 单忠德,姚立生,严国红,孙红芹,孙明法,王爱民. 2007

[9]红菜薹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转育研究. 谭远宝,何丹,徐跃进,万正杰. 2010

[10]化杀灵对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LDX95-58A的微粉控制效果. 罗莉斯,李大雄,张超,曾兵. 2014

[11]观赏羽衣甘蓝新品种梦幻的选育. 姚悦梅,潘跃平,戴忠良,潘永飞,肖燕,刘小风. 2014

[12]甘蓝型黄籽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盐2A的选育. 单忠德,孙明法,严国红,王爱民,孙红芹. 2007

[13]大白菜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w-9605A的育性鉴定和花药败育的细胞学观察. 施展,万正杰,徐跃进,邹瑞昌,黄涛,傅廷栋. 2012

[14]白菜雄性不育系的转育. 胡齐赞,韦顺恋,宋敏霞,胡天华. 1999

[15]2个油菜CMS系统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朱彦涛,张新,刘湛,李殿荣,郭蔼光. 2009

[16]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根和叶mtDNA的提取. 朱彦涛,徐虹,胡选萍,冯塔,郭蔼光,李殿荣. 2010

[17]紫花苜蓿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初步定位. 张世超,王英哲,金艳,陈晶晶,王莹,徐博. 2018

[18]9个早熟陆地棉新不育系主要性状配合力分析. 刘丽,孔宪辉,王旭文,王娟,相吉山,余渝. 2012

[19]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419A分期播种育性变化的初步研究. 石华娟,李凤扬,董云麟. 1996

[20]秋早熟松散型花椰菜新品种‘优松65’. 张小丽,单晓政,顾宏辉,文正华,赵振卿,姚星伟,盛小光,孙德岭.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