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氮处理对玉米-大豆间作群体内作物光能截获、竞争和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阳

作者: 高阳;申孝军;杨林林;李新强;黄玲;巩文军;段爱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大豆间作;光合有效辐射;竞争;光能利用效率;水分状况;氮肥使用状况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15 年 35 卷 03 期

页码: 815-8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氮处理对玉米-大豆间作群体的光能截获、竞争与利用的影响。试验设置充分供水和水分亏缺两种水分处理以及施氮(亩施纯氮7.5 kg)和不施氮两种氮肥处理。结果表明,在生育中后期,同一氮肥处理条件下,充分供水处理间作作物的光能截获率显著高于水分亏缺处理;相同水分条件下,施氮处理间作大豆的光能截获率略高于不施氮处理,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而施氮处理间作玉米的光能截获率则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从播后第64天到成熟,同一氮肥处理条件下,充分供水提高了间作玉米的光能竞争比,但却降低了间作大豆的光能竞争比。从播后第73天到成熟,相同水分条件下,施氮处理间作玉米的光能竞争比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而大豆的光能竞争比在两个氮肥处理间则没有显著差异。充分供水条件下,施氮处理间作玉米的光能利用效率(LUE)为3.87 g/MJ,略高于不施氮处理(3.81 g/MJ);水分亏缺条件下,施氮处理间作玉米的LUE(3.86 g/MJ)比不施氮处理(3.72 g/MJ)高3.6%。充分供水条件下,施氮处理间作大豆的LUE(1.62 g/MJ)比不施氮处理(1.57 g/MJ)高3.2%;水分亏缺条件下,施氮处理间作大豆的LUE为1.55 g/MJ,与不施氮处理(1.54 g/MJ)基本相同,表明与氮肥处理相比,水分状况对大豆LUE的影响更为明显。

分类号: S513`S565.1

  • 相关文献

[1]施磷量对玉米-大豆间作根际红壤无机磷形态及磷吸收的影响. 覃潇敏,农玉琴,骆妍妃,陆金梅,覃宏宇,陈远权,韦锦坚,韦持章. 2022

[2]苏北地区适宜玉米-大豆间作的耐荫大豆品种(系)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刘书华,张黎杰,周玲玲,余翔,田福发,孟佳丽,吴绍军,沈虹,杨年福,章燕柳. 2024

[3]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与经济效益研究. 刘艳昆,闫旭东,徐玉鹏,岳明强,肖宇,刘忠宽. 2012

[4]不同磷水平下玉米-大豆间作对根系有机酸分泌特征及磷吸收的影响. 农玉琴,陆金梅,骆妍妃,覃宏宇,陈远权,韦锦坚,韦持章,覃潇敏. 2022

[5]四种偃麦草光合特性日变化分析. 张国芳,王北洪,孟林,马智宏. 2005

[6]华南双季稻主栽品种的光能利用效率及聚类分析. 黄农荣,傅友强,钟旭华,梁开明,潘俊峰,刘彦卓,胡香玉,彭碧琳,陈荣彬,胡锐. 2019

[7]长江中下游稻区双季晚粳稻产量生理与资源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陈丽虹,燕金香,褚光,王丹英,徐春梅,章秀福,陈松. 2017

[8]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和双季玉米模式产量性能及资源效率特征. 周宝元,马玮,赵明. 2014

[9]株型对水稻光能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会民,欧阳由男,刘法谋,朱练峰,禹盛苗,金千瑜. 2010

[10]5种狼尾草属观赏草光合特性研究. 杨学军,武菊英,滕文军,袁小环,温海峰. 2013

[11]稻-麦轮作下播种量对不同熟期直播杂交稻产量和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 蒋鹏,徐富贤,熊洪,张林,朱永川,周兴兵,刘茂,郭晓艺. 2020

[12]作物高光效育种研究进展和展望. 李霞,周文彬,钱前. 2022

[13]基于三维冠层模型的玉米光合作用和光能利用模拟. 顾生浩,王勇健,温维亮,卢宪菊,于泽涛,郭新宇. 2019

[14]不同光质组合对生菜生长和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列,仝宇欣,李锦,杨其长. 2020

[15]红蓝光下光强对生菜电能、光能利用效率及品质的影响. 王君,杨其长,仝宇欣. 2016

[16]植物工厂叶菜类蔬菜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王虹,周强,丁小涛. 2021

[17]利用合成生物学原理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研究进展. 张立新,卢从明,彭连伟,马为民,钱万强. 2017

[18]消光系数估算方法对玉米冠层光能利用模拟的影响. 王俊浩,顾生浩,徐田军,陈博,温维亮,张立祯,郭新宇. 2022

[19]陡坡河床堆积物中的水分动态. 党福江,党如童. 2009

[20]草炭改土对风沙土水分状况的影响. 白雪峰,王国晨,刘洋,张学利,张日升.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