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因型禽Ⅰ型副粘病毒致病性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傅光华

作者: 傅光华;刘友生;黄瑜;程龙飞;施少华;陈红梅;万春和;林芳;林建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基因型;鸭源;禽Ⅰ型副粘病毒;基因组序列分析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11 年 V26 卷 05 期

页码: 11-16

摘要: 为了解当前流行于鸭群的禽I型副粘病毒的致病性和分子特征,测定分析了两株病毒对不同动物的致病性、病毒的遗传进化地位及其全基因组序列。结果表明,所分离的两株病毒中,M4毒株与疫苗Ulster株同源性最高,为基因I型,基因组全长15 186nt,PX2/03毒株则与近来分离自水禽的FP1/02等高致病分离株的同源性最高,为基因VIII型,基因组全长15 192nt。尽管两株病毒间的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很高,为92.3%,但二者致病性差异明显,毒株M4感染SPF鸡和鸭均未引起明显发病症状,而PX2/03毒株对1日龄雏鸡、6周龄SPF鸡及不同品种的雏鸭都表现出高致病性。另外,动物感染试验表明,尽管PX2/03毒株对3种鸭的致死性差异不明显,番鸭较半番鸭及樱桃谷鸭对PX2/03毒株更易感。

分类号: S852.65

  • 相关文献

[1]一株鸽副粘病毒分离株的毒力及免疫原性. 梁华丽,华炯钢,徐辉,顾亚仙,李双茂,冯富强. 2008

[2]禽Ⅰ型副粘病毒天鹅源分离株对鸡的致病性研究. 赵莎莎,韩宗玺,邵昱昊,孔宪刚,刘胜旺. 2015

[3]桑树病毒与病毒病的研究进展(Ⅱ). 蒯元璋. 2011

[4]貉源细小病毒(RDPV)HeB17株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序列分析. 王振军,罗国良,程悦宁,冯二凯,刘利芳,郭利,于清平,朱先鹏,邓旭明,王建锋. 2022

[5]我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的潜在起源与演变轨迹. 安同庆,田志军,李冉,冷超良,彭金美,宫大庆,陈家锃,杨永倩,童光志. 2010

[6]我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的演化分析. 安同庆,田志军,李冉,彭金美,周艳君,华育平,刘娣,童光志. 2011

[7]鸭源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SPF鸡转录组学分析. 施少华,陈珍,程龙飞,傅光华,傅秋玲,刘荣昌,万春和,陈红梅,黄瑜. 2020

[8]两株不同疾病型鸭呼肠孤病毒部分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陈仕龙. 2013

[9]鸭源新型鹅细小病毒DS15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宫晓华,李琦,李传峰,张莉,唐井玉,刘光清,王桂军. 2017

[10]野鸭源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姜莉莉,祁小乐,高玉龙. 2014

[11]连续增氧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分蘖期生长和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赵锋,张卫建,章秀福,王丹英,徐春梅. 2011

[12]连续增氧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分蘖期生长和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赵锋,张卫建,章秀福,王丹英,徐春梅. 2012

[13]不同早籼基因型水稻的空间诱变效应研究. 严文潮,徐建龙,俞法明,鲍根良,金庆生. 2004

[14]秋季不结球白菜硝酸盐积累的基因型差异. 张国芹,李静,牟建梅,徐君,徐瑶. 2016

[15]基因型和激素浓度对大豆植株再生的影响. 程林梅,孙毅,刘少翔. 2001

[16]RAPD技术对部分地方鸡种的肤色伴性遗传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 张学余,黄凡美,周怀军,耿拓宇,赵东伟. 1999

[17]6-BA对不同基因型甘薯茎尖培养的影响. 李强. 2001

[18]甘蓝型油菜不育材料117A杂种后代自交及测交分离规律的研究. 王华,侯国佐. 1992

[19]甘蓝型优质无花瓣油菜NF001的遗传研究. 张瑞茂,汤晓华,李敏,陈大伦. 2007

[20]百宜黑鸡PRLR基因多态性对产蛋性能的影响. 吴松成,韩雪,陈林,伍革民,粟朝芝,朱丽莉,陶宇航.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