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树形对甜樱桃光合特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志强
作者: 李志强;林琭;蔚露;谢鹏;汤昀;孙俊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甜樱桃;树形;自然纺锤形;主干分层形;净光合速率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5 年 43 卷 07 期
页码: 818-822
摘要: 以4年生甜樱桃龙田早红为试材,于2013—2014年5—6月对主干分层形和自然纺锤形甜樱桃的相关光合特性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树形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龙田早红甜樱桃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在12~44μmol/(m2·s)之间,光饱和点在871~2 625μmol/(m2·s)之间,受树形和叶片方位影响较大,自然纺锤形的光饱和点高于主干分层形,且其对光强的利用范围也宽、光能利用效率较高;不论东部还是西部,主干分层形CO2补偿点都比自然纺锤形高、利用CO2的范围窄,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更难进行、利用CO2的能力更低;龙田早红樱桃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具有明显的午休现象。通过对龙田早红甜樱桃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测定得出,在不同方位,自然纺锤形均高于主干分层形,且自然纺锤形的光合效能较高。
分类号: S662.5
- 相关文献
[1]李不同树形适应性分析. 周双,孙伟,杨光,段亚东,周春薇,赵文博,武新娟,宋鹏慧. 2023
[2]国内外甜樱桃树形及修剪方法概况. 王文平,戴桂林,王燕平,杨萍. 2018
[3]矮砧甜樱桃改良纺锤树形及整形修剪要点. 刘庆忠,李勃,张力思,赵红军. 2005
[4]温室甜樱桃‘早大果’光合作用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 王顺才,呼丽萍,王晨冰. 2014
[5]苹果树整形修剪的发展变化及趋势. 郭兴科,贾爱军,樊春芬. 2017
[6]不同树形对‘南果梨’和‘苹果梨’树体光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李宏军,李俊才,蔡忠民,沙守峰,姜晓艳,王家珍. 2017
[7]果树修剪的作用. 李岩. 1998
[8]南果梨和苹果梨高光效树形筛选试验初报. 李宏军,李俊才,蔡忠民,沙守峰,姜晓艳,王家珍. 2018
[9]小冠开心形和细型主干形‘玉露香’梨光能截获与光合作用差异. 蔚露,牛自勉,林琭,姜闯道,王红宁,谢鹏,李志强,郭晋鸣. 2020
[10]桃不同树形的冠层特征及对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 牛茹萱,赵秀梅,王晨冰,张帆,张雪冰,王发林. 2019
[11]新疆鲜食葡萄冬季修剪技术要点. 宋明哲,李铭,郭绍杰. 2019
[12]梨园机械化的基本要求和适宜树形探讨. 盛宝龙,蔺经,李晓刚,王中华,杨青松,李慧,王宏,常有宏. 2019
[13]不同树形对贵人香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郝燕,张坤,何英霞,马麒龙,白耀栋,杨瑞. 2018
[14]葡萄种植架式及其应用. 郑婷,吴江,刘凡启,许瀛之,李生保,房经贵. 2021
[15]不同施肥和树形处理对设施果桑果实品质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董朝霞,于翠,莫荣利,朱志贤,胡兴明. 2021
[16]苹果两种树形叶片对光强和CO2浓度互作的光合响应及光抑制特性. 林琭,李志强,蔚露,王红宁,牛自勉. 2020
[17]不同树形对扁桃与冬小麦间作区域光环境的影响. 张雯,周皓,刘翠荣,周玉梅,谢辉. 2020
[18]西梅整形修剪技术. 王久照,姜继元,兖攀. 2020
[19]设施葡萄不同树形结构对结果习性影响. 肖丽珍,鲁会玲,覃杨. 2020
[20]扁桃-冬小麦间作系统树冠截光程度对小麦产量和灌浆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谢辉,张雯,韩守安,王敏,阿力木江·奥布力,潘明启,艾尔买克·才卡斯木,张平.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纳米抗体的可再生免疫亲和柱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B1
作者:李志强;黄雅涓;张文;张奇;李培武;唐晓倩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B1;纳米抗体;可再生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玉米
-
基于昆虫行为学的灰飞虱防治策略研究
作者:邵凌云;于凤泉;李志强
关键词:昆虫行为学;灰飞虱;防治策略
-
我国鸽、鹌鹑及特种家禽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作者:朱静;李婷婷;施寿荣;谢鹏;刘向萍
关键词:特种家禽;鸽;鹌鹑;种业;饲养品种;养殖模式
-
动物源副产物胶原蛋白肽的制备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张腾腾;高晓光;刘晓畅;雷元华;谢鹏;孙宝忠;晓虎;看卓才仁;尕松扎西;巴永吉;高晓炜;张松山
关键词:动物源副产物;胶原蛋白肽;提取方法;消化吸收;食品应用
-
北方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效益分析初报
作者:马亮;李志强;韩雷;董立强;杨铁鑫;赵旭;吴朝晖;马晓慧;孙富余
关键词:稻渔综合种养;产投比;综合效益
-
太行鸡肉蛋品质研究进展
作者:魏萌;谢鹏;陈润梓;杨佳雪;袁梦;姚慧敏;褚素乔
关键词:
-
辽宁省稻水象甲若干生物学特性变异观察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于凤泉;邵凌云;李志强;赵旭;田春晖
关键词:稻水象甲;生物学特性变异;种群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