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系杂交小麦亲本光周期、春化和矮秆等位基因的组成和分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现朝

作者: 陈现朝;张立平;秦志列;廖祥政;孙辉;张风廷;赵昌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二系杂交小麦亲本;光周期;春化;矮秆;基因等位变异

期刊名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1573

年卷期: 2020 年 005 期

页码: 15-19,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二系杂交小麦亲本材料光周期、春化和矮秆基因的组成和分布.本研究以245份二系杂交小麦亲本为材料,采用KASP标记对其光周期、春化和矮秆基因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有3种光周期基因型,即PPd-A1b、PPd-D1b和PPd-B1b,其中PPd-A1b和PPd-D1b在恢复系与不育系中的频率均为100%,PPd-B1b在恢复系与不育系中的频率分别为87.98%和91.67%.供试材料的春化基因型是vrn-A1,在恢复系与不育系中的频率分别为98.71%和100%.恢复系主要含2种矮秆基因型,即Rht-B1a和RhtD1a,其频率分别为98.28%和94.42%,而不育系主要含Rht-B1a和Rht-D1b2种矮秆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66.67%和100%.本研究为杂交小麦适应性遗传改良提供重要的参考;此外,利用标记鉴定并筛选含有优异等位基因遗传材料,有助于提高二系杂交小麦育种效率.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春化和光周期调控大麦抽穗期分析. 扎桑,达瓦顿珠,卓嘎,旺姆,高利云,普布卓玛,焦国成,雄奴塔巴,伦珠朗杰. 2024

[2]春化基因Vrn-1对二系杂交小麦亲本抽穗期的作用研究. 陈现朝,廖祥政,高建刚,杨卫兵,侯起岭,刘江峰,张风廷,张胜全. 2022

[3]温室春石斛兰花期与外观品质温度调控模型. 陈莉莉,钟双林,戴剑锋,李刚,罗卫红,邵和平,张宁宁. 2010

[4]夏播油研10号不同播期春化特性初探. 韩宏仕,郭平. 2006

[5]关于冬小麦低温春化、南繁加代的初步探讨. 时晓伟,王继忠,石斯发,冯刚,王建贺,张起军,胡云霖. 2007

[6]不同春化时间对蚕豆生长和开花的影响. 薛晨晨,叶松青,张炯,袁星星,陈新,王学军,吴春芳. 2018

[7]普通小麦Trx59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验证. 张鹏钰,袁珍,王国瑞,王同朝,尹钧,卫丽,刘毓侠. 2017

[8]不同品种与播期配置对春化栽培鲜食蚕豆的影响. 怀燕,宋度林,姚学良,张慧. 2019

[9]4个春化基因在山东省小麦品种(系)中的分布研究. 樊庆琦,李根英,郭刚,隋新霞,楚秀生,黄承彦,王玉华. 2009

[10]光照对小麦的春化效应及其机制初探. 张洪伟,焦义然,陈文烨,董福双,杜进民,王海波,周硕. 2022

[11]大白菜-结球甘蓝AT_4系列易位系抽薹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孟川,顾爱侠,王彦华,赵建军,王晓武. 2016

[12]大白菜春化与抽薹特性的研究进展. 赵香梅,孙守如,张晓伟,原玉香. 2005

[13]小麦基因克隆研究进展. 李根英,孟庆华,隋新霞,管延安,黄承彦. 2003

[14]低温春化过程中萝卜幼苗生长点的生理生化变化. 付娟娟,王淑芬,何启伟,王秀峰,刘贤娴. 2008

[15]冬小麦春化研究. 秦君,董毓琨,王海波. 2000

[16]春化时间对蚕豆幼苗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陈华,郑晨华,李爱萍,郑开斌,潘文. 2012

[17]激动素(KT)在冬小麦春化中的作用. 孙果忠,马民强,柴建芳,赵和,谢晓亮,王海波. 1999

[18]春化深度对萝卜抽薹的影响及抽薹过程中GA_3和IAA含量的变化. 王淑芬,徐文玲,何启伟,刘继保,张传坤. 2003

[19]环境条件对大白菜自交系开花期影响初步研究. 史庆馨,鹿英杰,徐文龙,曲春秋. 2000

[20]萝卜耐抽薹性研究进展. 张彦玉,娄丽娜,苏小俊.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