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学技术在高氨基酸茶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马林龙
作者: 马林龙;曹丹;刘艳丽;金孝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树;组学技术;高氨基酸
期刊名称: 生物技术通报
ISSN: 1002-5464
年卷期: 2018 年 03 期
页码: 39-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高氨基酸茶树因其所制绿茶滋味鲜爽、香气馥郁且集观赏、健康于一体,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其研究已然成为当前茶学领域的热点之一。随着对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多组学时代,以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为基础的组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被广泛应用在茶学领域的各项研究中,并成为研究高氨基酸茶树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综述了近年来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组学技术在高氨基酸茶树中的相关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组学技术在高氨基酸茶树研究中的应用仍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亟待突破的难题,并对组学技术在高氨基酸茶树上的深入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高氨基酸茶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方向,同时也为高氨基酸茶树品种选育与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S571.1
- 相关文献
[1]6个高氨基酸茶树品种(系)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金孝芳,马林龙,刘艳丽,曹丹,龚自明. 2017
[2]高茶氨酸茶树新品系‘福黄1号’黄化变异机理. 林馨颖,王鹏杰,杨如兴,郑玉成,陈潇敏,张磊,邵淑贤,叶乃兴. 2022
[3]高茶氨酸茶树新品系'福黄1号'黄化变异机理. 林馨颖,王鹏杰,杨如兴,郑玉成,陈潇敏,张磊,邵淑贤,叶乃兴. 2022
[4]湖北引种高氨基酸茶树品种的绿茶适制性分析. 马林龙,金孝芳,曹丹,刘艳丽,龚自明,王胜鹏,刘盼盼. 2017
[5]海洋微生物来源的岩藻多糖降解酶. 张柯柯,刘伟治,律倩倩. 2018
[6]组学技术在绵、山羊繁殖性状研究中的应用. 丁鸿祥,王净,刘彦,王玉琴,冯涛. 2022
[7]农产品中未知物分析的研究进展. 游新勇,杨曙明,赵璐瑶. 2016
[8]多组学技术在人参属药用植物抗根部病害研究中的应用. 李雅淑,张宁,李冉琪,张晶晶,侯微,李亚丽,曲正义,郑培和. 2023
[9]利用拮抗酵母防治水果采后病害的研究进展. 喻最新,贺明阳,王日葵,韩冷,周炼. 2018
[10]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的检测技术. 易小平,谭燕华,彭存智,谢翔,贺萍萍. 2015
[11]组学技术在奶牛乳房炎上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 李广栋,吕东颖,田秀芝,姬鹏云,郭江鹏,路永强,刘国世. 2019
[12]组学技术在猪肉品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吴卓穗,李剑豪,曾检华,罗艳凤,阳林芳,孟繁明,胡斌. 2024
[13]叶面分离Bt及对茶树主要害虫高毒力菌株的筛选. 张灵玲,林晶,骆兰,方昉,黄天培,徐金汉,吴光远,王庆森,关雄. 2005
[14]乌龙茶品系比较鉴定与选择. 郭吉春,叶乃兴,何孝延,黄修岩. 1994
[15]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治. 魏进,段婷婷,朱淮武,廖国会. 2011
[16]贵州省茶园蓟马类害虫的研究概况. 吕召云,周玉锋,孟泽洪. 2013
[17]全国茶树品种区试贵州点的表现. 周富裕,刘红梅,姚雍静. 2009
[18]茶树机采与手采结合是必由之路. 刘红梅. 2007
[19]生长调节剂在茶树抗性方面的研究及应用. 陈娟. 2013
[20]贵州罗甸茶树高效快繁育苗技术研究. 张正秋,王惠泽,罗显扬,聂军,周富裕,曹雨,贺西亮,张正霞.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宜机采优质茶树新品种'鄂茶201'选育
作者:金孝芳;马林龙;曹丹;刘艳丽
关键词:茶树;鄂茶201;品种选育;优质高产;机采适宜性
-
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临沧市普洱生茶香气成分分析
作者:马林龙;罗正飞;刘艳丽;曹丹;谢飞;金孝芳
关键词:临沧市;普洱生茶;香气成分;多元统计分析
-
茶树3个TPT基因的鉴定与表达
作者:曹丹;刘艳丽;马林龙;李娟;金孝芳
关键词:茶树;Triose phosphate translocator(TPT);生物信息学;表达分析;功能
-
矿物调理剂对酸性土壤酸度降低和菠菜镉累积的影响
作者:范贝贝;彭宇涛;潘成杰;张邦喜;丁帅;刘艳丽;慕康国;陈清
关键词:矿物调理剂;土壤酸化;交换性Al3+;菠菜生物量;镉累积
-
茶树新梢响应茶蚜取食的代谢物变化研究
作者:刘艳丽;唐海燕;万晴;颜亚敏;马林龙;曹丹;金孝芳
关键词:茶树;新梢;茶蚜;代谢物质;防御
-
茶树嫁接技术及其对茶树的影响研究进展
作者:马林龙;曾慧莹;曹丹;刘艳丽;李叶云;金孝芳
关键词:茶树;嫁接;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
不同茶树品种(系)黄大茶的品质分析
作者:郑琳;刘盼盼;金孝芳;宁井铭;冯琳;高士伟;滕靖;王雪萍;韩艳娜;郑鹏程
关键词:黄大茶;茶树品种(系);感官品质;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