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黑斑病病菌的致病条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常有宏

作者: 常有宏;刘永锋;王宏;刘邮洲;陈志谊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梨黑斑病;盖森链格孢;致病因子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08 年 24 卷 03 期

页码: 316-32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盖森链格孢(Alternaria geisen)是梨树致病真菌之一,能引起梨黑斑病。本研究探讨了接种方法、温度、保湿方法等因子对梨黑斑病病菌致病性的影响及24种病原菌的致病性。结果表明,采用喷雾法和涂抹法室内接种梨黑斑病病菌,该病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梨黑斑病病菌侵染的最适温度为28℃,采用2%水琼脂保湿时该病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24种病原菌的致病性,用喷雾法接种,强致病性菌株占54.2%(病情指数>25%);用涂抹法接种,强致病性菌株占50%(病情指数>25%),表明大多数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结果还表明菌株接种后的病情指数与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相关性不显著;但与菌落颜色存在一定的关系,颜色越深,致病性越强。由此推测,梨黑斑病病菌致病性的强弱可能与其产生色素有关。

分类号: S436.612.14

  • 相关文献

[1]避雨栽培和露天栽培梨锈病和梨黑斑病发生差异. 何丽霞,刘邮洲,李慧,乔俊卿,周亚秋,蔺经,常有宏. 2019

[2]梨黑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王宏,常有宏,陈志谊. 2006

[3]鲍曼菌素对梨黑斑病菌的毒力及药效评价. 王中华,杨青松,蔺经,李晓刚,李慧,盛宝龙,常有宏. 2011

[4]不同梨品种对黑斑病抗性鉴定. 刘邮洲,常有宏,陈志谊,王宏,刘永峰,罗楚平,聂亚峰. 2009

[5]冀中南地区黄冠梨黑斑病病原菌鉴定. 王晋,王亚茹,王红宝,李晓,李勇,王迎涛,王永博. 2023

[6]梨黑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观察. 杨晓平,胡红菊,王友平,田瑞,陈启亮,张靖国. 2009

[7]响应面法优化梨黑斑病生防链霉菌SZF-179发酵培养基. 刘芳,权婷婷,王开梅,石丽桥,温少华,张菲,杨晓平. 2024

[8]库尔勒香梨黑斑病菌拮抗菌筛选及其抑菌机理. 郝金辉,包慧芳,王宁,詹发强,侯新强,郑素慧,何亚芳,史应武,杨蓉,龙宣杞. 2022

[9]7种药剂防治梨轮纹病、黑星病和黑斑病的效果. 叶长飞,温莉娜,林永红,阙祖尚,吴丽萍,柴荣耀. 2016

[10]应用HSAF生物产品防治梨黑斑病效果研究. 杨晓平,陈启亮,田瑞,张靖国,范净,胡红菊. 2015

[11]嘧霉胺对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毒力及其药效评价. 蔺经,杨青松,李晓刚,盛宝龙. 2009

[12]3种梨树链格孢病菌的鉴定、遗传多样性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贾艺凡,赵延存,李朝辉,孙伟波,刘凤权. 2024

[13]梨园中黑斑病菌可接种侵染并显症的植物种类分析. 张胜平,程颖,赵世航,赵佳强,高琪,王晋,徐国良. 2025

[14]仔鹿常发病防治技术. 闫新华,邴国良,李忠宽,葛明玉,许贵友,王桂荣,关玉林,范庆会,宋长友,崔尚勤,李国华,商业,郑周田. 2000

[15]中华鳖爱德华菌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因子研究. 潘晓艺,郝贵杰,姚嘉赟,徐洋,沈锦玉,尹文林. 2010

[16]水生动物的弧菌病及其致病机理. 潘晓艺,沈锦玉,尹文林,曹铮. 2006

[17]致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免疫生物学特性. 严勇,李新圃,丁学智,严作廷,王胜义,武小虎,李宏胜,王旭荣. 2021

[18]芒果胶孢炭疽菌漆酶lac1与致病力的相关性分析. 韦运谢,张贺,刘晓妹,刘娅楠,张恺莉,周芳雪,蒲金基. 2016

[19]枣疯病发生机制与防治研究进展. 李继东,陈立川,王会鱼,陈鹏,杨琦琪,张玉,李奇承,冯建灿. 2021

[20]转鞭毛蛋白基因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研究. 王晓宇,陈志谊,刘文真,罗楚平,张荣胜,周华飞.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