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氮措施影响夏玉米氮素利用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乔江方

作者: 乔江方;邵运辉;俞晓红;张盼盼;李川;赵霞;刘京宝;张美微

作者机构: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河南省西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夏玉米;水氮措施;氮素利用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3 期

页码: 120-12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产量差异显著的两个夏玉米品种德单5号和郑单958为材料,设不同灌溉和施肥水平,开展水氮互作对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灌溉处理下,增施氮肥显著提高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降低氮素转运效率,N3(180 kg/hm~2)、N4(225 kg/hm~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增施氮肥也显著提高了各灌溉条件下两个品种吐丝期穗位叶Fv/Fm和Fv/Fo,当氮肥施用量增加至N3(180 kg/hm~2)后增肥效果不显著。因此,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散粉期分别灌溉37.5 mm配合180 kg/hm~2的施氮量有利于提高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Fv/Fo,促进夏玉米植株氮素转运,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此外,Fv/Fm和Fv/Fo均与植株氮素转运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衡量植株氮素转运和利用的有效指标。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氮素调控对玉米氮素利用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吴敏,赵延伟,马阳,彭正萍,李迎春,王艳群,张培. 2019

[2]不同氮肥缓释化处理对夏玉米田间氨挥发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周丽平,杨俐苹,白由路,卢艳丽,王磊,倪露. 2016

[3]不同氮肥喷涂吡啶对夏玉米田氮素利用及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魏珊珊,王艳群,李迎春,舒晓晓,彭正萍,石新丽,周亚鹏. 2016

[4]冬油菜季氮肥减量对后茬夏玉米氮素供应与产量的影响. 杨勤,赵前,田效琴,李卓,刘永红,李伟. 2022

[5]不同水氮措施对土壤-芹菜体系中无机氮动态变化与平衡的影响. 张学军,罗建航,陈晓群,吴礼树,胡承孝. 2007

[6]新型肥料对贵州黄壤区玉米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赵欢,张萌,刘海,肖厚军,秦松,崔宏浩,郑常祥,祝云芳. 2017

[7]稻鸭种养生态系统的碳氮效应及其循环特征. 许国春,刘欣,王强盛,甄若宏,郑建初. 2015

[8]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在晚稻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钱银飞,邵彩虹,邱才飞,陈先茂,李思亮,左卫东,彭春瑞. 2010

[9]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品种吉优716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对氮肥运筹的响应. 郑土英,刘立龙,赵荣德,徐世宏,江立庚*. 2013

[10]机插稻鸭共作系统氮素基蘖肥用量对水稻群体质量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余翔,王强盛,王夏雯,王绍华,蒋祖明,唐来春,丁艳锋. 2009

[11]限水灌溉下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分配利用的影响. 李世娟,周殿玺,李建民. 2001

[12]密度和施氮量对啤酒大麦氮素吸收利用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张金汕,董庆国,方伏荣,王钊英,胡艳红,赵风兰,张建平,石书兵. 2016

[13]黄土高原旱塬区间作比例对燕麦/箭筈豌豆系统的影响. 蒋海亮,张清平,沈禹颖. 2014

[14]持续氮素调控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氮素利用和表观损失的影响. 彭正萍,刘亚男,李迎春,王艳群,舒晓晓. 2015

[15]植物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 武姣娜,魏晓东,李霞,张金飞,谢寅峰. 2018

[16]饼肥等氮替代化肥对植烟土壤养分、酶活性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季璇,冯长春,郑学博,宋文静,陈玉蓝,况帅,董建新,杜如万. 2019

[17]喷施矮壮素对蒌蒿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 郑丹,王晓燕,彭西甜,周有祥,张隽娴,夏虹,夏珍珍. 2021

[18]氮离子束小麦诱变群体氮素利用和籽粒品质的变化. 樊继伟,郭明明,王康君,孙中伟,张广旭,李强,李筠,章跃树,代丹丹,陈凤. 2020

[19]小麦--土壤系统氮肥转化利用的研究进展. 赵俊晔,于振文. 2006

[20]牛粪生物质炭基肥对青稞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孙全平,彭君,索朗措姆,秦基伟,谭海运,杨素涛,普布贵吉.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