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芳萍

作者: 杨芳萍;曹世勤;郭莹;杜久元;鲁清林;吕迎春;白斌;周刚;张文涛;马瑞;何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抗条锈基因;分子标记;连锁和关联分析;测序技术;育种应用

期刊名称: 寒旱农业科学

ISSN: 1001-1463

年卷期: 2024 年 3 卷 001 期

页码: 1-10

摘要: 条锈病流行对小麦生产造成巨大损失,选育和种植持久抗性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策略.为达到多基因聚合培育持久抗病品种的目标,必须不断发掘抗病种质、解析其抗病遗传机制并开发分子标记.基于文献,对条锈病抗性基因发掘涉及的抗病性、分子标记、基因定位方法和定位进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明确了小麦条锈病基因定位涉及技术的现状、局限性及优势,从而为后续的条锈病抗性基因发掘、多基因聚合和持久抗性小麦品种的选育与生产布局提供技术指导,以降低西北麦区和小麦主产区条锈病流行的频率,进一步促进国家粮食安全.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云南小麦条锈菌群体对18个抗条锈近等基因系的毒性分析. 李明菊,陈贤明,万安民,丁明亮,程加省. 2018

[2]部分小麦抗条锈基因及生产品种在云南的抗性表现. 李明菊,杨子林,杨莲,顾中量,吉勇,韦丽莉,张翼亮,张培花,宋文宏. 2016

[3]小麦抗条锈基因及我国主要生产品种在云南的田间抗性表现. 杨子林,杨莲,顾中量,吉勇,韦丽莉,张翼亮,张培花,宋文宏,张庆,赵剑锋,刘太国. 2015

[4]青海省2014—2016年小麦条锈菌越夏菌源群体毒性结构分析. 陈建雄,詹刚明,郭青云,康振生,姚强. 2024

[5]近等基因系构建及其在育种中应用综述. 张红,王超楠,黄志银,李梅,闻凤英,刘晓晖,张斌. 2018

[6]航天诱变技术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张福彦,张建伟,程仲杰,陈晓杰,齐红志,杨保安,范家霖,崔龙. 2019

[7]小麦新品种蜀麦126的选育及其基因资源发掘利用. 马孝玲,黄林,贺靖舒,伍碧华. 2022

[8]兰州核不育小麦突变体的遗传研究及其应用. 刘忠祥,周宽基,王世红. 2010

[9]我国小麦生产品种豫麦13中抗条锈基因的分子定位. 代君丽,霍纳新,周荣华,贾继增,李洪连. 2009

[10]动物胃肠道菌群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罗旭,姜宁,张爱忠,刘国君,张颖. 2017

[11]正常发育与发育阻遏雌虫差异表达miRNA分析. 韩愉,乔洪宾,冯金涛,刘金明,李浩,陆珂,金亚美. 2015

[12]SmallRNA-植物与病原互作的新媒介. 彭德良. 2015

[13]烟草基因组学研究方法篇:6。生物信息学在烟草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龚达平. 2011

[14]农业昆虫气味受体功能研究进展. 游银伟,张龙. 2021

[15]绵羊皮肤转录组denove组装及其特征. 岳耀敬,冯瑞林,王天翔,郭婷婷,李桂英,孙晓萍,刘建斌,李文辉,牛春娥,郭健,李范文,杨博辉. 2015

[16]核酸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高雯暄,甘芝霖,陈爱亮,徐贞贞,孙爱东,李会. 2020

[17]高通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技术简介. 狄冉,储明星. 2010

[18]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氮高效相关基因的鉴定. 郝青南,王程,陈水莲,沙爱华,单志慧,陈海峰,周蓉,周新安. 2012

[19]基于免扩增高通量测序的转基因定量检测方法研究. 李凯,付军,陈锐,陈笑芸,李亮. 2024

[20]植物复杂基因组与泛基因组研究现状与展望. 王英豪,余嘉鑫,唐海宝,张兴坦.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