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品种鲜叶加工白茶过程中香气成分动态变化规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林

作者: 陈林;张应根;陈键;宋振硕;项丽慧;余文权;尤志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白茶;香气成分;萎凋;气质联用;模式识别

期刊名称: 茶叶科学

ISSN: 1000-369X

年卷期: 2020 年 40 卷 006 期

页码: 771-78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乌龙茶品种茶树鲜叶加工白茶具有明显的花香特征.为探明该原料在白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形成与变化规律,在室内控温控湿(温度18~22℃,湿度45%~60%)环境条件下,选用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和福云6号制成的传统白茶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气质联用法对茗科1号等10个适制乌龙茶品种鲜叶的萎凋在制品及其成品茶(简称花香白茶)进行了香气成分检测和化学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花香白茶与传统白茶存在迥然不同的香气组成化学模式.各乌龙茶品种鲜叶加工的花香白茶及其在制品的香气组成化学模式具有较高相似度;随着鲜叶萎凋减重率的增加,其香气组成在主成分分析二维得分视图中的模式分布渐趋离散,并发生群体定向逐步偏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花香白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与采制原料的品种特性密切相关.鲜叶萎凋减重率30%~60%为影响花香白茶香气品质形成的关键发展阶段,并以萎凋后期(减重率≥45%)对其在制品香气组成的影响最为突出.从乌龙茶品种试样中可检出的136种香气成分显著富集于3种变化趋势模型,其中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橙花醛、水杨酸甲酯、β-紫罗酮、二氢猕猴桃内酯等香气成分可视为花香白茶香气品质工艺耦合调控的主要化学评测指标.

分类号: S571.1%TS272.5+9

  • 相关文献

[1]不同控温除湿萎凋环境对白茶风味品质和化学轮廓的影响. 张应根,项丽慧,陈林,林清霞,宋振硕,王丽丽. 2022

[2]浙江“春雨2号”品种白茶加工工艺初探. 范方媛,陈萍,罗文文,徐文武,谷兆骐,毛祖法,龚淑英. 2017

[3]茶鲜叶萎凋过程中摊青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 项丽慧,宋振硕,张应根,王丽丽,陈键,陈林. 2023

[4]白茶萎凋环境控制设备的测评与应用研究. 张应根,邬龄盛,陈林,王振康. 2014

[5]白茶萎凋工艺研究概述. 陈林海,宋丹丹,潘哲瀚,陈键. 2010

[6]环境温湿度调控对茶鲜叶萎凋失水及白茶品质的影响. 张应根,王振康,陈林,邬龄盛,王秀萍,陈泉宾. 2012

[7]清香型乌龙茶品质形成过程中香气组成化学模式的动态变化规律. 陈林,张应根,陈键,邬龄盛,王振康,尤志明. 2013

[8]不同风味类型铁观音乌龙茶香气组成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陈林,林清霞,张应根,陈键,王丽丽,余文权,尤志明. 2018

[9]做青工艺对乌龙茶香气组成化学模式的影响. 陈林,陈键,陈泉宾,张应根,宋振硕,王丽丽,尤志明. 2014

[10]萎凋时间对“英红九号”白茶香气的影响. 陈维,马成英,王雯雯,胡海涛,陈海强,庞式,苗爱清. 2017

[11]陈年白茶香气成分分析方法的优化及应用. 宁芊,韦航,陈美卿,方灵,史梦竹,傅建炜. 2019

[12]中国白茶的香气成分研究进展. 郭丽,郭雅玲,廖泽明,林智. 2015

[13]不同光质萎凋对白牡丹茶品质的影响. 黄藩,唐晓波,张成,罗凡,叶玉龙. 2021

[14]不同光照时间萎凋对白茶品质的影响. 黄藩,王迎春,马伟伟,刘晓,张厅,冯德建,罗凡,赵文净. 2022

[15]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白茶的香气成分. 王力,蔡良绥,林智,钟秋生,吕海鹏,谭俊峰,郭丽. 2010

[16]剁椒坯盐水酱油与普通酱油香气特征比较分析. 李明浩,胡璇,夏延斌. 2011

[17]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不同陈化时间普洱茶香气成分. 陈梅春,刘晓港,朱育菁,潘志针,张海峰,刘波. 2016

[18]柠檬果皮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何朝飞,冉玥,曾林芳,张雪莲,张耀海,王成秋,焦必宁. 2013

[19]基于SDE和HS-SPME/GC-MS的乌龙茶香气组成特征分析. 陈林,余文权,张应根,项丽慧,王丽丽,尤志明. 2019

[20]不同砧木对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 郑秋玲,肖慧琳,唐美玲,卢建声,刘笑宏,曹志毅,王建萍,沙玉芬,宋建强,宫磊,刘万好.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