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萌发耐淹性鉴定评价方法研究及种质资源筛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志广

作者: 孙志广;刘艳;李景芳;周振玲;邢运高;徐波;周群;王德荣;卢百关;方兆伟;王宝祥;徐大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水分胁迫;萌发耐淹性;种质资源;胚芽鞘长

期刊名称: 中国稻米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4 期

页码: 53-58

摘要: 低氧胁迫下出苗率下降是限制直播稻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建立准确、高效的水稻萌发耐淹性鉴定方法,并筛选强萌发耐淹性的水稻种质对直播稻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0份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淹水深度(3 cm、6 cm、9 cm、12 cm、15 cm和18 cm)、不同处理温度(20℃、25℃和30℃)和不同淹水天数(3 d、5 d、7 d、9 d、11 d、13 d和15 d)进行萌发耐淹性鉴定,以胚芽鞘长度为指标进行萌发耐淹性评价,旨在明确水稻萌发耐淹性的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水稻种质在淹水临界深度上存在籼粳间差异,粳稻的淹水临界深度为6 cm,而籼稻的淹水临界深度为9 cm;在温度梯度处理中,30℃时种质间的胚芽鞘长四分位差最大,因此认为30℃是水稻种质萌发耐淹性鉴定的最适温度;调查时期梯度试验表明,淹水11 d时参试种质的胚芽鞘长四分位差最大,因此认为淹水11 d是水稻萌发耐淹性调查的最适时期。本研究建立了一种以纯水隔绝空气,在温度30℃、淹水深度9 cm以上、第11 d调查胚芽鞘长度进行水稻萌发耐淹性鉴定的简便方法,为水稻种质资源的大规模鉴定提供了方法基础。依据上述确立的鉴定方法,对140份来自不同地区的水稻种质进行萌发耐淹性评价,筛选获得6份强萌发耐淹性种质(胚芽鞘长≥55 mm),为水稻萌发耐淹性遗传机制解析和育种利用提供材料基础。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水稻萌发耐淹性种质资源筛选及QTL定位. 孙志广,王宝祥,周振玲,方磊,迟铭,李景芳,刘金波,Bello Babatunde Kazeem,徐大勇. 2021

[2]模拟干旱条件下冬小麦品种萌发期抗旱性评价. 孙绿,李玉刚,王圣健,刘亚东,王志英,刘丹,李娜娜,赵长星,盖红梅. 2017

[3]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水稻萌发耐淹性QTL定位. 孙志广,卢百关,刘金波,刘艳,李景芳,迟铭,陈庭木,李健,杨波,刘晓敏,王宝祥,徐大勇. 2024

[4]水分胁迫对水稻生产影响的研究进展. 邱福林,张伟平. 2000

[5]干旱胁迫下水稻柱头外露率加性、上位性效应和Q×E互作的剖析(英文). 余新桥,梅捍卫,罗利军,刘国兰,刘鸿艳,邹桂花,胡颂平,李明寿,吴金红. 2006

[6]幼穗形成期水分胁迫后复水对水稻叶片光合特性及物质生产的影响. 李树杏,郭慧,李敏,孙永健,马均. 2013

[7]水稻对幼穗形成期水分胁迫后复水的响应. 李树杏,郭慧,李敏,涂敏,王丽丽,马均,王明田. 2014

[8]孕穗期水分胁迫对水稻部分生理特性与产量补偿效应的研究. 郭慧,马均,李树杏,李敏,朱萍,陈宇. 2013

[9]孕穗期水分胁迫对水稻部分生理特性与产量补偿效应的研究(英文). 李树杏,郭慧,马均,李敏,朱萍,陈宇. 2013

[10]水旱条件下近红外发射光谱预报水稻直链淀粉含量与粗蛋白含量的QTL分析. 李荧,梅捍卫,吴金红,张洪江,冯芳君,徐小艳,罗利军. 2007

[11]水稻旱作对其生长量和经济产量的影响. 黄文江,黄义德,王纪华,李金才. 2003

[12]开花期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郑传举,李松. 2017

[13]水分胁迫下水稻幼苗多胺含量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 赵运林,周朴华,李小湘,王淑红. 2010

[14]土壤水分状况对水稻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李华,王冬吟,朱德峰. 2008

[15]水分胁迫条件下水稻伤害机理及抗旱机制研究现状. 胡继芳,金正勋,刘传增,王秋菊,马波,王宇先,谭可菲,周超. 2012

[16]水陆稻不同生育期干旱适应性研究. 邓先能,周家武,徐鹏,胡凤益,李静,陶大云. 2009

[17]应用同位素进行水稻抗旱性鉴定的探讨. 严建民,杨琇. 1989

[18]分蘖期水分胁迫对寒地粳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胡继芳,刘传增,马波,谭可菲,王秋菊,赵富阳,王宇先. 2015

[19]水分胁迫对免耕抛秧水稻的影响. 付华,刘军,黄庆,陆秀明,刘怀珍. 2000

[20]水稻花药水分胁迫培养反应与植株水平抗旱性间的关系. 张艳敏,高润红,李梁,杜志钊,郭桂梅,陈志伟,何婷,陆瑞菊,黄剑华.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