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孟兆江
作者: 孟兆江;段爱旺;刘祖贵;张寄阳;陈金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作物水分;监测诊断;水分条件;日光温室;水分状况;农田灌溉;中国农业科学院;体内水分;盆栽试验;过滤层
期刊名称: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
ISSN:
年卷期: 2004 年
页码: 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植物体内水分平衡动态会引起植物器官(茎、叶、果实等)体积微变化,即当根系吸水充足、植物体水分平衡为正值时,茎秆微膨胀;当植物体水分平衡为负值时,茎秆微收缩。因而这就为利用茎直径微变化监测诊断植株体内的水分状况提供了可能。实验分别于2002年2月至7月和2003年2月至7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1号日光温室中进行。以番茄、茄子和辣椒等作物为试材,以盆栽试验为主,小区试验为辅。盆栽试验采用聚乙烯盆土培法,每盆装耕层干土10kg,容重1.1kg/cm3,盆底部铺5cm厚的砂过滤层,以调节下层土壤通气状况和水分条件。为防止土壤表面水分过量蒸发和土壤板结,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棉花茎直径变化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张寄阳,段爱旺,孟兆江,刘祖贵. 2004
[2]控制性交替隔沟灌溉的水分利用特性与节水机理研究. 孙景生,李晓东,宋妮,刘小飞. 2004
[3]智能花盆. 刘国栋. 2000
[4]中杂系列番茄. 孔德男,刘佳. 2007
[5]江西双季稻氮素监测诊断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李艳大,曹中盛,孙滨峰,叶春,舒时富,黄俊宝,王康军,田永超. 2020
[6]牛羊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研究. 徐铁山. 2025
[7]作物水分动态信息获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侯春生,夏宁,闫敏杰. 2010
[8]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在农作物水分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杨淑婷,李季,王蓉,周洋. 2022
[9]基于作物需水信号的精量灌溉技术与设备. 张寄阳,段爱旺,孟兆江. 2011
[10]陡坡河床堆积物中的水分动态. 党福江,党如童. 2009
[11]草炭改土对风沙土水分状况的影响. 白雪峰,王国晨,刘洋,张学利,张日升. 2004
[12]中国水稻生长季水分条件的研究. 金之庆,高亮之,陆景淮. 1985
[13]六盘山叠叠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上生物量的坡面变化. 韩新生,邓莉兰,王彦辉,熊伟,李振华,刘千,王艳兵,孙浩. 2015
[14]水分条件对稻田土壤汞甲基化影响的模拟研究. 郑顺安,周玮,尹建锋,薛颖昊,黄宏坤,郑向群. 2017
[15]冬小麦补偿效应对保水剂用量的响应. 杨永辉,武继承,李学军,李宗军,何方,侯占领,杨先明. 2013
[16]不同水分条件和覆盖处理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张俊鹏,孙景生,刘祖贵,高阳. 2010
[17]用反射率、透射率和吸收率分析玉米叶片水分含量时的峰值波长选择. 周顺利,谢瑞芝,蒋海荣,王纪华. 2006
[18]沙蓬. 时永杰. 2003
[19]果树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研究进展. 赵昌杰,刘松忠,张强. 2011
[20]不同玉米品种生产力和水分适宜性研究. 张健,池宝亮,黄学芳,樊修武,张冬梅,郭志华.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地下滴灌对冬小麦-夏玉米根系吸水特征的影响
作者:杨明达;张素瑜;杨慎骄;关小康;李帅;陈金平;王同朝
关键词:根系吸水速率;灌溉方式;累计根系吸水量;产量;水分利用
-
2008-2022年黄河故道冲积平原区冬小麦和夏玉米物候期观测数据集
作者:丁大伟;雍蓓蓓;任文;谢坤;赵永鉴;王广帅;陈金平;王明辉
关键词: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物候期;数据集
-
花期前后干旱胁迫对复水后夏玉米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作者:张俊杰;陈金平;汤钰镂;张锐;曹红章;王丽娟;马梦金;王浩;王泳超;郭家萌;KRISHNA SV Jagadish;杨青华;邵瑞鑫
关键词:花期;干旱;复水;夏玉米;光合特性;产量
-
商丘地区不同降水年型冬小麦-夏玉米需水量和缺水量分析
作者:丁大伟;陈金平;申孝军;宋妮;谢坤;任文;王景雷
关键词:作物需水量;冬小麦-夏玉米连作;降水年型;气象因子;主导分析法
-
滴灌模式和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土壤水提取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作者:杨明达;张素瑜;杨慎骄;关小康;李帅;陈金平;王同朝
关键词:冬小麦;滴灌模式;亏缺灌溉;土壤水提取量;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
-
豫东农田耕层土壤盐分运移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任文;丁大伟;刘安能;陈金平;雍蓓蓓;刘春成;郭成士;张志新;谢坤;李中阳
关键词:盐分迁移;土壤可溶性盐;土壤电导率;耕层土壤;水环境
-
高低畦种植模式下水氮耦合对冬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刘俊明;司转运;武利峰;李双;孙一鸣;王宁;高阳;段爱旺
关键词:灌溉;氮肥;冬小麦;高低畦种植;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