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模式和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土壤水提取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明达

作者: 杨明达;张素瑜;杨慎骄;关小康;李帅;陈金平;王同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滴灌模式;亏缺灌溉;土壤水提取量;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23 年 002 期

页码: 149-15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索高效的灌溉策略以减少灌水量并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以缓解黄淮海冬麦区水资源短缺。采用田间裂区试验设计,探究地表滴灌(DI)和地下滴灌(SDI)条件下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50%~60%,60%~70%,70%~80%,记为W50、W60和W70)对冬小麦产量、土壤水提取量、蒸散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整个生长季,与DI处理相比,SDI处理降低0~0.8 m土层土壤水提取比降低11.8%~21.8%,但SDI处理0.8~1.6 m土层土壤水提取量增加28.4%~29.8%。SDI处理的平均土面蒸发量和灌溉量分别比DI处理减少23.1%,8.9%。虽然花后SDI和DI处理间蒸腾速率的差异不显著,但在W50和W60条件下(亏缺灌溉),SDI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均高于DI处理。与DI处理相比,在亏缺灌溉条件下,SDI处理的产量增加14.5%~29.3%,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3.9%~25.9%。与DI处理相比,在W70条件下,SDI处理更多灌溉水下渗到0.8 m以下土层,从而显著降低上层土壤的土壤水提取量及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导致产量降低4.1%~8.9%。SDI处理在W60条件下能够从深层土壤提取更多水分,并调控冬小麦的光合特性,从而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分类号: S512.11%S274

  • 相关文献

[1]亏缺灌溉对4种薹草属植物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杨学军,武菊英,滕文军,袁小环,晁公平. 2013

[2]不同亏缺灌溉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马守臣,张伟强,段爱旺. 2019

[3]抽穗期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杨宝斌,王利书,贾艳辉,刘淙琮,武海霞. 2020

[4]灌水量及其分配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张建军,唐小明,党翼. 2008

[5]不同年代冬小麦叶绿素荧光参数差异分析. 黄玲. 2011

[6]不同灌溉畦长对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马尚宇,于振文,石玉,赵俊晔,张永丽. 2014

[7]滴灌模式和保水剂对小粒咖啡生长调控及节水效应. 王露,刘小刚,张岩,万梦丹,杨启良. 2015

[8]不同滴灌模式对干热河谷甜玉米生物量分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建查,李坤,方海东,张雷,潘志贤,岳学文,何光熊,段琪彩,史亮涛. 2019

[9]亏缺灌溉对棉花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进展. 杨北方,杨北方,杨国正,冯璐,韩迎春,雷亚平,范正义,王占彪,李亚兵. 2021

[10]喷灌条件下耕作方式和亏缺灌溉对麦后移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刘浩,孙景生,张寄阳,张俊鹏,申孝军. 2012

[11]亏缺灌溉对机采棉水分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林涛,梅旭荣,郝卫平,田立文,崔建平,郭仁松,王亮,郑子漂. 2021

[12]椰糠栽培下水肥处理对菜心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杨鑫,聂俊,李艳红,张长远,谢玉明,史亮亮,郑锦荣. 2023

[13]基于综合生长评价体系的番茄亏缺灌溉制度研究. 黄媛,张钟莉莉,高欣娜,杜亚茹,武猛,康艺凡,于景鑫,杜鹏飞,田国英. 2022

[14]亏缺灌溉对藜麦光合特性、营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姚有华,白羿雄,吴昆仑. 2019

[15]不同荫蔽栽培下亏缺灌溉对干热区小粒咖啡水光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郝琨,刘小刚,韩志慧,余宁,程金焕,刘闯,李义林,杨启良. 2018

[16]氮对亏缺灌溉冬小麦地上及地下部分生长的影响机制. 秦文利. 2018

[17]5份野生马蹄金选系的水分利用效率及坪用价值. 邱常兵,刘伟,干友民,张晓慧,任婷,付薇. 2013

[18]黔中10个树种苗期水分利用效率及光合特性的差异性研究. 姜霞,张喜,丁海兵. 2013

[19]水分条件对红砂叶片碳同位素组成与光合特性和分枝生长的影响. 潘佳,李荣,胡小文. 2016

[20]微咸水灌溉对设施番茄生长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姚玉涛,张国新,孙叶烁,丁守鹏.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