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长管蚜为害损失估计及防治阈值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白莉

作者: 白莉;郑王义;任东植;曲运琴;李喜平;王随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麦长管蚜;为害损失;防治阈值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06 年 34 卷 01 期

页码: 61-64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研究结果表明,麦长管蚜种群数量和为害历期是造成小麦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抽穗、扬花、灌浆3个发育阶段产量损失差异显著,灌浆期间蚜量对产量损失最严重,百株蚜量达1000头,占扬花期开始受害的85.13%,蚜量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式为y=0.0088x-0.7582。扬花末期至灌浆期是防治较适宜的时期。在5250~6750kg/hm2产量水平的麦田,其防治指标应为百穗蚜量500头。

分类号: S435.122

  • 相关文献

[1]马铃薯甲虫空间分布型及序贯抽样. 张云慧,李超,吐尔逊,陈林,程登发. 2010

[2]核桃炭疽病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 王清海,刘幸红,段春华,张勇,牛赡光,朱文成. 2017

[3]条锈病对不同抗性小麦品种的为害损失率和防治阈值研究. 阙亚伟,龚双军,王志清,向礼波,曾凡松,袁斌,薛敏峰,史文琦,刘万才,杨立军. 2023

[4]新疆荒漠绿洲稻区稻水象甲危害损失及防治阈值研究. 丁新华,王小武,吐尔逊·阿合买提,付开赟,何江,关志坚,付文君,郭文超. 2017

[5]油菜蚜虫种群消长和为害损失及药剂试验. 陈茂林,杨代凤. 2000

[6]转Bt基因抗虫棉棉盲蝽防治指标研究. 徐文华,李红阳,王瑞明,左文惠,刘标. 2007

[7]中、晚粳稻区白背飞虱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研究. 张夕林,张谷丰,孙雪梅,丁宗泽,李飞. 1999

[8]中国的白背飞虱研究概况. 沈君辉,尚金梅,刘光杰. 2003

[9]多虫复合为害对棉花产量值影响途径研究. 王瑞琪,张仕福. 1996

[10]鲜食玉米大斑病经济阈值及品种抗性分级标准. 代玉立,甘林,滕振勇,陈伟,卢学松,杨秀娟. 2021

[11]大别山区中稻负泥虫种群动态与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孔凡明,左言龙,刘和祥,金美林,朱庆正. 1992

[12]水稻稻粒黑粉病为害损失测定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张祥喜,林姗姗,邵见阳,杨志华,习平根. 1993

[13]夏型棉蚜对棉花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郭予元. 1991

[14]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研究. 徐文华,王义成,李红阳,吉荣龙. 2003

[15]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为害损失研究. 马继芳,李立涛,王新玉,甘耀进,董志平. 2012

[16]山西省棉花铃病的主要种类、为害损失及其防治策略的研究. 李建社,张慧杰,张卓敏,赵治萍. 1992

[17]夏型棉蚜对棉花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初报. 郭豫元,李修立. 1990

[18]麦长管蚜ELISA检测体系的建立. 高书晶,庞保平,陈正贤. 2008

[19]小麦近缘种属对麦长管蚜抗性分析. 谢纳,王雷,齐珊珊,刘文轩,武予清. 2014

[20]不同小麦品种对麦蚜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郭线茹,曹雅忠.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