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遗传学发展历程回顾与玉米育种目标的前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铭堂
作者: 张铭堂;李建生;才卓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遗传学;育种目标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11 年 19 卷 02 期
页码: 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遗传学的发展是依据性状表现在亲子间传递关系来建立遗传理论及法则,然后从解析遗传基因的核苷酸分子结构来验证遗传理论及法则。育种学是应用遗传原理,依据人类需要,选择并固定在某一特定生育环境最佳性状表现的遗传组合个体或品种,采用分子方法及关联分析来定义影响某一特定性状表现的遗传基因及遗传机制。未来对基因组学基因功能整体运作协调配合的了解,将提高育种的选择效率,并获得适应某一特定生育环境的最佳作物品种。
分类号: S513.03
- 相关文献
[1]玉米营养元素高效利用及遗传学相关研究进展. 孙若楠,铁双贵,齐建双,孙建军,朱卫红. 2009
[2]玉米育种的需求分析与技术发展方向. 张世煌,胡瑞法,彭泽斌. 2000
[3]吉林省玉米商业化育种的选育目标. 于明彦,李淑华,刘晓丹,才卓. 2012
[4]我国玉米全程机械化育种目标浅析. 王振华,鲁晓民,张新,张前进,魏昕. 2011
[5]对东北地区高秆大穗型玉米品种的成因分析与思考. 史振声,张喜华. 2006
[6]从品种试验看玉米育种面临的技术问题. 张世煌,孙世贤. 2006
[7]适于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玉米新品种选育探讨. 王元东,张华生,段民孝,张雪原,张春原,陈传永,赵久然. 2014
[8]从正大619现象谈广西玉米育种目标. 谢太理. 2006
[9]从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目标探讨耐密玉米品种选育. 徐艳荣,仲义,侯宗运,代秀云,孙发明,焦仁海,刘兴二. 2012
[10]甘肃省未来玉米育种目标的探讨. 寇思荣. 2014
[11]论春玉米区新的育种目标与策略——对郑单958、先玉335国审以后的思考. 孙发明,焦仁海,刘兴二,徐艳荣. 2006
[12]试论吉林省玉米未来育种目标的调整. 于明彦,刘丽茹,刘文国. 2006
[13]2023年NK815制种高产技术模型分析-探规模化高质、高产、高效玉米制种新径. 冯培煜,宋瑞连,闫海鹏,邢春景,周峰,王晓光,史桂清. 2024
[14]玉米杂交育种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许明学,荆绍凌,苗万波. 2000
[15]对我国玉米育种目标的思考与讨论. 马兴林,崔铁英,徐安波,田大朋,贾晓军,杨久臣,王传海. 2019
[16]根据侵染型进行小麦品种抗叶锈遗传研究——Ⅱ.65个小麦品种和9个小麦叶锈菌株的相互作用. 何家泌,马万杰. 1987
[17]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藻类学研究中的应用. 曲疆奇,张清靖,贾成霞,刘盼,杨慕. 2012
[18]稻瘟病菌的遗传学研究. 杜新法,孙漱沅,郑重. 1995
[19]黑斑原鮡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陈美群,李宝海,周建设,潘瑛子,张驰,扎西拉姆. 2016
[20]不同生态区光温敏型核不育小麦育性研究进展. 李向龙,张华,张凤庭,赵昌平,马庆.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东海中南部澳洲鲐繁殖群体生物学特征
作者:史雨楠;严利平;李建生
关键词:澳洲鲐;繁殖群体;生物学特征;东海
-
东海和黄海南部银鲳栖息地适宜性研究
作者:张辉;姜亚洲;刘尊雷;严利平;李建生;凌建忠;程家骅
关键词:东海;黄海南部;银鲳;栖息地;环境;分布
-
东黄海日本鲭资源和群体结构的年代际变化研究
作者:李建生;严利平;张辉
关键词:东黄海;日本鲭;捕捞产量;群体结构;年代际变化
-
我国高湿玉米青贮发展潜力分析
作者:马西青;赵久然;玉柱;李建生
关键词:玉米;青贮;饲用价值;经济效益;玉米主产区
-
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细纹狮子鱼栖息地分布的季节变化
作者:李建生;袁兴伟;张辉
关键词: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细纹狮子鱼;栖息地适宜性指数;环境因子;季节变化
-
玉米胚大小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作者:李晓伟;马海林;张人予;王敏;杨小红;李建生
关键词:玉米;胚大小;籽粒大小;油分性状;QTL
-
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双轮回育种体系的探索
作者:才卓;徐国良;郭琦;于明彦;任军;代玉仙;武阳春;杜金洹;侯宗运;李淑华;刘小丹;李万良
关键词: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DH双轮回;快捷创制;黄绿苗标记;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