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东北春玉米区主栽品种的适应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金艳

作者: 王金艳;李刚;马骏;孙楠;范金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种植密度;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产量

期刊名称: 辽宁农业科学

ISSN: 1002-1728

年卷期: 2015 年 03 期

页码: 31-34

摘要: 以东北春玉米区主栽品种郑单958、农华101、先玉335、辽单565、丹玉39为试验品种,在3 000、4 000、5 000和6 000株/667m24个种植密度下,探讨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大,吐丝期达到高峰,后期基本逐步下降;随着种植密度逐渐增加,各品种群体产量与之基本呈正相关,单株各器官干物重呈负相关;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籽粒产量显著提高,说明这些品种在东北春玉米区,还有密植增产的潜力可挖。这为进一步突破东北春玉米区玉米单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化控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刘春晓,张玉,刘强,何春梅,汪黎明,高新学,刘玉敬,董瑞,刘铁山. 2019

[2]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刘春晓,董瑞,张秀芝,刘铁山,何春梅,汪黎明,高新学,刘玉敬,刘强,陈凯. 2017

[3]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研究. 刘欣芳,李静,徐长成,马骏,邵帅,齐欣. 2021

[4]双深松覆盖对丘陵旱区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李俊红,姚宇卿,吕军杰,张洁,丁志强,于新峰. 2013

[5]遮阴条件下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的增产效应. 乔江方,刘京宝,黄璐,夏来坤,朱卫红,李川. 2013

[6]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邵帅,王国宏,樊勇,史磊. 2018

[7]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叶片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王创云,赵丽,王陆军,侯雅静,王美霞. 2013

[8]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孟祥盟,孙宁,边少锋. 2017

[9]不同生态类型玉米品种生产潜力比较分析. 钟昌松,吕巨智,石达金,范继征,闫飞燕,卢生乔,弓雪,陈坤,刘亚利,张述宽. 2021

[10]大豆不同群体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关系. 曹金锋,赵双进,卢思慧,王茹芳,高广居,胡铁欢,徐泽茹,吴凤训. 2009

[11]播种方式与密度互作对糜子群体冠层及产量的影响. 杨军学,罗世武,程炳文,张尚沛,张晓娟,李凯,王湛,王勇. 2022

[12]安徽沿江地区“籼改粳”机插栽培高产技术初探. 周永进,吴文革,严文学,王松洋,周陶竹. 2015

[13]密度和播期对京单68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徐田军,刘秀芝,赵久然,陈传永,王荣焕,王元东,刘春阁,成广雷,王晓光. 2014

[14]种植密度对新疆高产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韩焕勇,邓福军,李保成,杨宝玉,杨利勇,林海,王新亭. 2009

[15]新疆天山中部台阶地区甜高粱种植密度与相关生育特征规律的研究. 张彦红,石书兵,叶凯,魏彦宏. 2013

[16]不同种植密度下黑芝麻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胡金和,饶月亮,赵燕,孙建,熊清云,颜廷献,黄海燕,乐美旺. 2011

[17]种植密度对太育1号产量及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王瑞,李中青,李齐霞,祁丽婷,王敏,任先忠. 2016

[18]种植密度和行距对膜下滴灌红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宋贤明,侯献飞,顾元国,苗昊翠,李强,郭美丽,曾幼玲,贾东海. 2024

[19]不同密度下打顶方式对短季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樊海潮,赵中亭,李维江,代建龙,张冬梅,许向阳,张志恒,李顺,张桂花. 2020

[20]川中丘陵区套作玉米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陈红琳,沈学善,王昌桃,刘定辉.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