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的钾素形态及有效性——以科尔沁沙地南缘为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曹怡立

作者: 曹怡立;吕刚;张学利;安宇宁;刘亚萍;马骏;卢志朋;郎明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土壤肥力;土壤钾素;土地利用方式;科尔沁沙地

期刊名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

ISSN: 2096-2673

年卷期: 2024 年 01 期

页码: 122-13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各形态钾素含量和有效性的影响,能优化土地利用,并对科尔沁沙地土壤肥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试土壤的各形态钾素含量,计算非交换性钾转换量、非交换性钾转换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整体钾素质量分数为16.41~20.75 g/kg,但有效钾素质量分数仅占0.76%~2.62%,严重缺乏有效钾素,需要根据作物进行定期施肥。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使土壤钾库储备显著提升(P<0.05),有效性增强,各形态钾素的有效部分比例提高0.46%~1.86%,质量分数呈现表聚特征,但受研究区土壤质地影响无层化特征。长期稳定的土地利用使土壤的非交换性钾转换量平均提高23 mg/kg,有效钾素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促进各形态钾素间的平衡转化。土壤钾素肥力评价排序为阔叶林>旱田>针阔混交林>水田>针叶林>灌木>天然草地。在不添加钾素的情况下,营造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是较好地维护提升风沙土钾素肥力水平的利用方式。

分类号: S158

  • 相关文献

[1]苏南地区农业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牛昱涵,施曼,王心怡,李江叶,张维国,陈金林,高岩,梁永超. 2019

[2]新疆昌吉州耕地开垦轨迹对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 许咏梅,周黎明,张兆彤. 2021

[3]滨海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颗粒组成及分形维数特征. 朱芸,傅庆林,郭彬,林义成,刘琛. 2023

[4]典型岩溶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稳定性和养分的影响. 彭东海,秦芳,苏利荣,李琴,成城,苏天明. 2022

[5]贵州土壤钾素状况与钾肥施用问题. 陈旭晖,陈湘燕. 2003

[6]长期不同施肥对青海小麦产量和土壤钾素的影响. 张亚丽. 2013

[7]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人工林土壤钾素特征研究. 赵志强,包耀贤,廖超英,李亮,张瑞,徐军. 2010

[8]皖北主产烟区亳州市谯城区农田耕作层土壤钾素研究. 张东启,郭卢,赵安,桑传杰,崔爱华. 2015

[9]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钾素影响研究进展. 湛玉曼,郝小雨,肖洋. 2021

[10]海南省儋州市橡胶园土壤钾素空间变异特征. 杨昭君,韦家少,何鹏,吴柄孙,吴敏. 2010

[11]利用阳离子树脂袋法测定施钾后土壤钾素供应状况. 张红,阎晓明. 1993

[12]文昌市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曾迪,魏志远,刘磊,漆智平. 2010

[13]乌兰布和沙区绿洲农田土壤钾素特征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响应. 包耀贤,徐明岗,赵志强,徐军,张瑞. 2011

[14]灌淤土区长期施钾对作物产量与养分及土壤钾素的长期效应研究. 谭德水,金继运,黄绍文,刘兆辉,江丽华. 2009

[15]温度对土壤钾素容量和强度(Q/I)关系的影响. 金继运,高广领,王泽良,张乃凤. 1992

[16]不同种植制度下长期施钾与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钾素的影响. 谭德水,金继运,黄绍文,李书田,何萍. 2007

[17]长期定位施肥对旱地黑垆土钾素空间分布及有效性影响. 柳燕兰,郝明德,郭贤仕. 2011

[18]转EdHP1(氢离子焦磷酸化酶)基因小麦的钾利用特征研究. 阮丽,张佳宝,信秀丽,程宪国. 2012

[19]山西省几种典型土壤供钾能力评价. 王宏庭,金继运,刘荣乐. 2002

[20]玉米钾肥长期定位试验作物产量和土壤钾素的变化. 雷永振,邱卫文,王祥珍,赵凯,张满珍,张保烈,孙芙英,华利民.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