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脂肪细胞去分化和诱导再分化特性及关键基因表达规律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伟
作者: 张伟;郭庆河;崔炳灿;高莉;宁程程;牛嘉;王世银;吕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绵羊;脂肪细胞;脂质;脂滴;去分化;DFAT;诱导分化
期刊名称: 动物营养学报
ISSN: 1006-267X
年卷期: 2024 年 007 期
页码: 4638-465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试验旨在初步探究绵羊脂肪细胞去分化机制和诱导再分化能力差异。分别使用经优化的“天花板”培养法研究不同月龄和组织来源脂肪细胞去分化能力,及去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和关键基因的表达,并对不同组织来源去分化脂肪(DFAT)细胞诱导成脂分化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若不使用不同孔径的细胞筛筛选脂肪细胞大小,不同月龄相同来源的脂肪细胞完成去分化的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相同月龄绵羊的尾部脂肪细胞和肾周脂肪细胞完成去分化的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极显著长于肌内脂肪细胞(P<0.01)。若将脂肪细胞筛选为不同大小的细胞组,则不论是尾部脂肪细胞还是肌内脂肪细胞,直径<300目细胞筛孔径的细胞完成去分化的时间均极显著短于直径>300目细胞筛孔径的细胞(P<0.01),直径>200目细胞筛孔径的尾部脂肪细胞完成去分化的时间又极显著长于直径200~300目细胞筛孔径的细胞(P<0.01),证明脂肪细胞完成去分化的时间与其细胞大小有关,而与其来源无明显相关性。脂肪细胞启动去分化后,细胞中的大脂滴逐步裂解为小脂滴,调控脂质合成和分解的基因均出现极显著上调(P<0.01),同时在细胞培养基中检测到甘油三酯含量出现极显著上升(P<0.01),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虽有显著上升(P<0.05),但在整个去分化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推断脂肪细胞在去分化过程中主要通过直接排出脂滴完成细胞中脂质的清除。随着脂肪细胞的去分化,脂肪细胞祖细胞和前体脂肪细胞标志基因以及干细胞标志基因均出现极显著上调(P<0.01),说明脂肪细胞逆转了细胞命运决定而重新获得了干细胞特性。不同组织来源的DFAT细胞诱导成脂分化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绵羊脂肪细胞大小与其去分化能力极显著相关,但与其组织来源和年龄无明显相关性。DFAT细胞主要通过排出脂滴完成细胞内脂质的清除并获得干细胞特性,但DFAT细胞诱导成脂分化能力不受其组织来源的影响。
分类号: S826
- 相关文献
[1]动物细胞脂滴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王世银,宁程程,牛嘉,张伟. 2024
[2]绵羊脂肪细胞分化过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基因变化的研究. 肖成,王晶,薛佳佳,柳俭强,于永生,张立春,马惠海,金海国,曹阳. 2021
[3]绵羊胚胎肌源性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张萍,马月辉,关伟军. 2017
[4]饥饿诱发成脂分化C2C12细胞中脂滴形态重塑. 刘哲,闫峻,刘仲昊,穆淑琴. 2020
[5]油酸诱导斑马鱼肝脏细胞脂滴形成与降解模型的建立. 丁倩雯,张震,冉超,杜震宇,周志刚. 2018
[6]PLINs基因对脂质的调控及其潜在的育种价值研究进展. 李志敏,陈洪波,毕延震. 2023
[7]脂滴在动物组织中的功能. 吴华莉,何大乾,王惠影,司晓辉. 2015
[8]miR-30家族及其预测靶基因在鸡脂肪细胞中的表达规律及相关性分析. 梁忠,黄华云,李春苗,赵振华,王钱保,黎寿丰. 2016
[9]小尾寒羊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相关基因表达规律的研究. 肖成,金海国,魏天,曹阳. 2019
[10]葛根素对延黄牛原代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云巾宴,于永生,曹阳,张立春,金海国,金鑫. 2018
[11]葛根素对延黄牛原代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云巾宴,于永生,曹阳,张立春,金海国,金鑫. 2018
[12]葛根素对松辽黑猪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 吕香州,魏铭宏,吴思惠,罗晓彤,张琪,金一,于永生. 2021
[13]GTF对胰岛素抵抗型3T3-L1脂肪细胞活力和葡萄糖消耗的影响. 刘鹭,许乐,孔凡华,张书文,芦晶,逄晓阳,吕加平. 2018
[14]猪脂肪细胞分化及调控研究进展. 巩建飞,刘欣,孙金海,王立贤. 2020
[15]大蒜素对畜禽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 崔亚芳,史长笑,张兴华,卢云德,杨秀宽,苏华维. 2023
[16]猪ACSM3基因过表达/敲减质粒的构建. 张冬杰,柳樱子,汪亮,杨秀芹,刘娣. 2022
[17]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对猪胴体品质的影响. 赵伟,唐宝定,黄夺先,陈杰,梁晓辉,沈瑜. 1999
[18]脂肪细胞中微RNA的研究进展. 秦晓玉,苗向阳,董晓,汪文鑫. 2013
[19]脂肪细胞膜免疫对动物体脂含量的调控. 郝慧芳,苗向阳. 2005
[20]应用脂肪细胞膜免疫技术调控动物体脂含量的研究进展. 邓跃林,霍启光,齐广海,陈阳城.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化控剂处理对杂交大豆制种催熟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鹏年;刘大壮;闫昊;张井勇;赵丽梅;张伟;郑宇宏;王亮
关键词:化控剂;杂交大豆;百粒重;发芽率;催熟
-
结球甘蓝CBF家族特征分析及低温诱导基因BoCBF1、BoCBF2a和BoCBF3表达分析
作者:张伟;余方伟;李建斌;于利;王神云
关键词:结球甘蓝;CBF基因家族;低温胁迫;基因表达
-
ARC微生物菌剂对中豆41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肖之源;瞿建武;孙琳;张伟;汪澄;陈志敏
关键词:大豆;ARC菌剂;农艺性状;产量
-
羊栖菜多糖抗A型塞内卡病毒感染PK-15细胞活性和机制探究
作者:张诗悦;张亮;张伟;陈九;杨少华;高星熠;闫滨;李宝国;杨宏军
关键词:羊栖菜多糖;A型塞内卡病毒;提取;纯化;抗病毒
-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的钾素形态及有效性——以科尔沁沙地南缘为例
作者:曹怡立;吕刚;张学利;安宇宁;刘亚萍;马骏;卢志朋;郎明翰
关键词:土壤肥力;土壤钾素;土地利用方式;科尔沁沙地
-
过表达JMJD6基因的293T细胞系的构建及对水疱性口炎病毒增殖效率的评价
作者:黄梦瑶;杨帆;杨洋;邵文华;王家丽;吕岳芹;赵晓义;陈治彤;曹伟军;张伟;郑海学
关键词:JMJD6;水疱性口炎病毒;慢病毒包装;过表达细胞系;干扰素
-
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家丽;杨帆;邵文华;黄梦瑶;曹伟军;张伟;郑海学
关键词: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结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