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02428ha的水稻双矮品系的获得与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仁霄

作者: 陈仁霄;张所兵;赵凌;朱镇;张亚东;陈涛;王才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粳稻;半矮秆突变体;双矮;sd-h(t)基因;遗传分析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10 年 11 卷 01 期

页码: 65-7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基因功能和培育优质高产作物新品种的重要材料。本研究以半矮秆广亲和粳稻亲本02428为父本,以其半矮秆突变体02428ha为母本进行杂交,从其F6稳定群体中筛选到3个双矮品系08-4、08-12和08-19,2008年测量其株高分别为62.4±3.3 cm、66.0±1.5 cm和67.5±1.7 cm。分别以3个双矮品系为亲本,与南京6号、南京11号及培矮64S杂交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3个双矮品系的矮生性状均受两对隐性半矮秆基因控制,其中1对基因与半矮秆基因sd1等位,另1对为与sd1不等位的隐性半矮秆基因sd-h(t)。本研究为半矮秆基因sd-h(t)的分子定位、基因克隆及其作用机理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粳型短日不育新种质5021S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黄胜东,苏自强,杨娟,谷福林. 2008

[2]水稻孕穗期耐冷性近等基因系耐冷性遗传分析. 杨晓娟,曾亚文,普晓英,杨树明,杜娟,申时全,赵常美,凌青. 2006

[3]低纬高原和高纬平原粳稻主要耐冷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徐福荣,汤翠凤,余腾琼,阿新祥,张恩来,杨雅云,张敦宇,董超,彭新禧,戴陆园. 2009

[4]杂交选育中粳稻粒形在早代群体的遗传分析. 马静,李华,段彩林,孙建昌. 2016

[5]粳稻特殊广亲和系GCl3的遗传分析及利用研究. 黎坤爱,李丹婷,陆岗. 2003

[6]一个粳稻早熟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育种应用潜力的初步评价. 程灿,储黄伟,周继华,牛付安,罗忠永,曹黎明,袁勤. 2017

[7]谷子矮秆突变体d93090的表型变异及其对赤霉素的敏感性分析. 赵丽娟,袁红梅,赵丽伟,郭文栋,李志江,李祥羽,马金丰,李延东,宋维富,杨雪峰,刘东军. 2019

[8]辣椒半矮秆突变体E483的表型鉴定和生理分析. 肖佳林,李丽缘,黄湖荣,刘周斌,欧立军,索欢,邹学校,周书栋,杨博智. 2022

[9]外源GA3处理对辣椒半矮秆突变体表型和生理特征的影响. 廖铭宇,徐欢,张俊华,曹超政,程纬韬,周书栋,杨博智. 2024

[10]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的SCAR标记及初步定位. 刘斌美,吴跃进,童继平,吴敬德,余增亮,张瑛,程灿. 2006

[11]外源GA3处理对辣椒半矮秆突变体果实表型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张俊华,廖铭宇,吴波,童龙,杨博智,周书栋. 2024

[12]北方染败类型杂交粳稻高产制种机制研究. 王先俱,张城,庞秀,陈亚君,丁芬,邵国军,徐正进. 2017

[13]SSR标记遗传距离与粳稻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 赵庆勇,朱镇,张亚东,赵凌,陈涛,张巧凤,王才林. 2009

[14]粳稻杂种优势遗传基础剖析. 江建华,刘强明,卢超,张红,刘晓丽,党小景,牛付安,Manamik Caleb BRERIA,赵凯铭. 2012

[15]对浙江省优质晚粳稻新品种选育的思考. 骆荣挺,鲍根良,张铭铣. 2000

[16]粳稻优质米突变体E203的诱变选育研究. 鲍根良,严文潮,张小明,左晓旭,叶胜海,崛内久满,富田桂. 2002

[17]不同粳稻品种抗水稻条纹叶枯病情况的调查研究. 卢百关,方兆伟,刘汉青,樊技伟,任立凯,王学红,潘启民. 2006

[18]江苏不同熟期粳稻品种的齐穗期和安全播期预测. 张洪熙,张祖建,王才林,杨建昌,赵步洪,秦德荣,陈新红,王建平,孙菊英. 2013

[19]优质食味粳米镇稻10号超高产标准化栽培技术. 林添资,揭水通,龚红兵,景德道,刁立平,盛生兰. 2012

[20]江苏省杂交粳稃丰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孙克新.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