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和氮肥减施对滨海盐渍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戴相林

作者: 戴相林;刘雅辉;孙建平;赵子婧;左永梅;耿雷跃;张俊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还田;生物炭还田;氮肥减施;温室气体排放;氮肥利用率;滨海盐渍土稻田

期刊名称: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ISSN: 1006-687X

年卷期: 2023 年 29 卷 004 期

页码: 994-100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阐明稻草及其生物炭还田减氮对盐渍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氮肥利用率和水稻产量的综合影响,可为盐渍土稻田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及低碳稻作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田间试验共设置7个处理:(1)不施氮不还田(CK);(2)秸秆还田配施全量化肥氮(SN100);(3)秸秆还田减施化肥氮20%(SN80);(4)秸秆还田减施化肥氮40%(SN60);(5)秸秆炭化还田配施全量化肥氮(BN100);(6)秸秆炭化还田减施化肥氮20%(BN80);(7)秸秆炭化还田减施化肥氮40%(BN60).结果表明:(1)与CK处理相比,SN100、SN80、SN60、BN100、BN80和BN60处理,显著(P<0.05)提高CO2累计排放量119.0%-195.7%;显著提高CH4累计排放量66.7%-114.9%;显著提高N2O累计排放量1-6倍;与SN100处理相比,SN80、SN60、BN100、BN80和BN60处理,显著(P<0.05)降低CO2累计排放量6.50%-25.9%;显著降低CH4累计排放量6.70%-22.4%;显著降低N2O累计排放量14.3%-71.4%.(2)与SN100处理相比,SN80、SN60、BN100、BN80和BN60处理均显著(P<0.05)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降幅分别为5.17%、6.90%、11.5%、14.9%和17.2%.(3)地上部生物量、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全氮是调控CO2排放总量的关键因子;相应地对于CH4和N2O而言,则分别是DOC、土壤含盐量、硝态氮和铵态氮,以及硝态氮、DOC和土壤含盐量.(4)不同处理下水稻产量表现为SN100>BN100>BN80>SN80>BN60>SN60>CK,但SN100、BN100、BN80和SN80处理间水稻产量无显著性(P>0.05)差异.(5)与SN100处理相比,SN60、BN60、BN80和SN80处理,分别提高氮肥利用率4.9%、4.7%、3.9%和3.7%,分别提高氮肥农学效率26.1%、28.6%、22.1%和20.8%.但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在上述4个处理间无显著性(P>0.05)差异.综合水稻产量、GHGI和氮肥利用率指标,常规施氮量减氮20%(即300 kg/hm2)配合生物炭全量还田(11.25 t/hm2),可在稳定滨海盐渍区水稻产量的前提下,实现氮肥减施和低碳生产.

分类号: S511`S181

  • 相关文献

[1]氮肥减施与花生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氨挥发、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胡中泽,衣政伟,杨大柳,王安,陈留根,张岳芳,王显. 2022

[2]基于DNDC模型研究春玉米长期秸秆还田的氮肥减施潜力. 李骁,姜蓉,侯云鹏,何萍,邹国元,徐新朋,樊代佳,何新,何文天. 2023

[3]广州市郊稻田氮肥减施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分析. 黄巧义,黄旭,唐拴虎,杜建军,张木,李苹,付弘婷. 2020

[4]氮肥减施对温室丝瓜产量、品质、养分吸收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张洋,胥婷婷,张荣. 2020

[5]减氮结合不同肥料配施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杜二小,李焕春,任永峰,韩云飞,白红梅,巴图,胡达古拉,于东,赵沛义. 2023

[6]减氮配施有机肥对夏玉米——冬小麦土壤硝态氮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李银坤,郝卫平,龚道枝,夏旭,李昊儒. 2019

[7]氮肥减施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易琼,张秀芝,何萍,杨利,熊桂云. 2010

[8]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形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叶鑫,宫亮,金丹丹,牛世伟,王娜,徐嘉翼,张鑫,隋世江. 2022

[9]氮肥减施对黄褐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李凌云,和爱玲,杨焕焕,刘高远,郭中义,杜君. 2023

[10]氮肥减施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易琼,张秀芝,何萍,杨利,熊桂云. 2010

[11]减氮配施有机肥对夏玉米-冬小麦土壤硝态氮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李银坤,郝卫平,龚道枝,夏旭,李昊儒. 2019

[12]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中南地区稻田土壤固碳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冯晓赟,万鹏,李洁,赖欣,张贵龙. 2016

[13]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进展. 马小婷,隋玉柱,朱振林,王勇,李新华. 2017

[14]秸秆不同还田模式对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和碳固定的影响. 李新华,朱振林,董红云,杨丽萍,郭洪海. 2015

[15]增氧对不同秸秆还田稻田田面水养分动态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胡锦辉,薛利红,钱聪,薛利祥,曹帅. 2023

[16]秸秆还田与氮肥减施对旱地春玉米 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张建军,党翼,赵刚,樊廷录,王磊,程万莉,李尚中,王淑英,雷康宁,张朝伟. 2019

[17]陇东旱塬覆膜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对秸秆还田与减氮的响应. 党翼,张建军,赵刚,王磊,周刚,樊廷录,李尚中. 2023

[18]油菜秸秆还田对土壤性质及高粱产量的影响. 王秋月,王晨光,魏灵,尹学伟,鲁远源,李清虎,张晓春. 2023

[19]三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对早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肖小军,吕伟生,余跑兰,郑伟,李亚贞,胡磊,肖富良,张绍文,黄天宝,肖国滨. 2019

[20]东北冷凉地区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光合、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隋阳辉,高继平,刘彩虹,徐正进,王延波,赵海岩.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