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种间杂交及杂种F_1的胚培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谢小波

作者: 谢小波;求盈盈;郑锡良;戚行江;邱立军;黄忠平;王涛;梁森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杨梅;矮杨梅;种间杂交;杂种F1;胚培养

期刊名称: 果树学报

ISSN: 1009-9980

年卷期: 2009 年 26 卷 04 期

页码: 507-510+4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杨梅属的杨梅种和矮杨梅种之间进行了人工远缘杂交,然后对其杂交F1代成熟种子作了胚培养研究,并用SSR分子标记对杂种的真实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杨梅种和矮杨梅种有着较好的杂交亲和性,以杨梅种为母本、矮杨梅种为父本的F1杂交种中,70.5%的种子胚正常发育;以矮杨梅种为母本、杨梅种为父本的F1杂交种中,76.5%的种子胚发育正常。用MS添加0.5mg·L-1的6-BA培养基对矮杨梅种(♀)×杨梅种(♂)和杨梅种(♀)×矮杨梅种(♂)2个F1杂交组合以及杨梅品种晚稻杨梅(WD)、迟色(CS)等4份材料的胚培养中,绿苗诱导率分别为85.0%、28.6%、6.9%、0.0。在1/2MS添加0.5mg·L-1IBA的生根培养基中,矮杨梅种(♀)×杨梅种(♂)和杨梅种(♀)×矮杨梅种(♂)F1绿苗的生根率分别为29.2%和33.3%。SSR分子标记对杨梅种(♀)×矮杨梅种(♂)F1的鉴定表明杂交后代为真杂种。研究结果为杨梅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并为杨梅遗传连锁作图研究的群体构建奠定了技术基础。

分类号: S667.6

  • 相关文献

[1]利用青海大黄油菜与黑芥人工合成芥菜型油菜. 赵志刚. 2014

[2]稻属种间杂种(Oryzasativa×O.officinalis)回交世代的形态学研究. 钟代彬,罗利军,郭龙彪,梅捍卫,王一平,应存山. 1997

[3]玉米养分含量与亲本相关性. 张中东,郭正宇,宫帅,焦建伟. 2013

[4]利用cDNA-AFLP分析大白菜、萝卜及其杂交种差异表达基因. 张庶,李利斌,王凤德,刘立锋,李化银,高建伟,高玲. 2011

[5]大口鲇与鲇及其杂种F1的蛋白质和同工酶电泳图谱的比较. 郑蓓蓓,邹桂伟,王朝明,罗相忠,方耀林,许映芳. 2006

[6]抗虫杂交棉F_1与F_2的经济性状相关特性分析. 陈旭升,狄佳春,赵亮. 2017

[7]大口鲇(♀)*怀头鲇(♂)杂种F1的形态学及遗传学研究. 贺刚,方春林,王伟萍,许映芳,程碧军,杨雪海,甘金华. 2011

[8]大口鲇(♀)×怀头鲇(♂)杂种F_1的形态学及遗传学研究. 贺刚,方春林,王伟萍,许映芳,程碧军. 2011

[9]不同水深条件对普通野生稻及其转基因水稻杂种F_1的影响. 张若依云,何美丹,李栋,袁睿智,李润. 2016

[10]药用植物鹅毛玉凤花胚培养的研究. 陈娅娅,毛堂芬,李奇科,刘作易. 2008

[11]植物胚拯救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张倩云,王莹,杜玉梁,尹增芳. 2014

[12]外源6-BA对汤姆逊无核葡萄胚珠败育及胚培养的影响. 马丽,赵文东,孙凌俊,高圣华,赵海亮,杨艳敏. 2011

[13]远缘授粉和激素处理刺激高粱的无融合生殖. 牛天堂,孙毅,白志良. 1987

[14]桃胚培养及子叶再生的研究进展. 万春雁,糜林,韩明玉,赵彩平,李金凤,霍恒志,陈学平. 2010

[15]胚培养在果树育种方面的应用. 吕春晶. 2019

[16]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胚胎培养研究进展. 殷丽青,田莉,陈敏敏,张永春,孙翊,蔡友铭. 2019

[17]培养基和基因型对小麦×玉米诱导单倍体效率的影响. 赵翠荣,杨青,王立峰,唐清,陈科海,刘莹,彭萍,左珍喜,余华强. 2014

[18]椰子成熟胚离体培养活性炭浓度效应研究. 范海阔,黄丽云,吴翼,唐龙祥,周焕起. 2008

[19]植物胚胎培养——第一讲基本知识. 金波. 1992

[20]文心兰杂种胚培养研究. 罗远华,黄敏玲,林兵,叶秀仙,钟淮钦.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