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子代与亲本的性状差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心怡

作者: 王心怡;田永胜;李振通;李子奇;陈帅;黎琳琳;段鹏飞;王林娜;刘阳;李文升;王清滨;李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青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子代;性状差异

期刊名称: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ISSN: 1673-9159

年卷期: 2021 年 006 期

页码: 125-13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目的】研究青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子代与亲代的性状差异。【方法】测量3种石斑鱼群体的20个可量性状,得到19个性状比例参数,并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结果】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杂交子代与母本亲缘关系更近,欧氏距离为0.071。主成分分析得到6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36.9%、15.7%、12.2%、7.4%、6.5%、5.5%,总贡献率达84.1%;前3个主成分的三维散点图显示,杂交子代表型性状与母本青石斑鱼重叠更多;由8个贡献率大的比例参数拟合出3个石斑鱼群体的典型判别函数和分类判别函数,综合判别率为97.59%。【结论】青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子代与母本青石斑鱼亲缘关系更近。眼径/体长、头长/体长、尾柄长/体长、尾柄高/体长、背鳍前端基部至胸鳍基部长/体长、胸鳍基部至尾鳍基部长/体长、腹鳍基部至尾鳍基部长/体长、背鳍前端基部至尾鳍基部长/体长等8个比例性状可达到判别3个石斑鱼类群的目的。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青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后代及其父母本群体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陈帅,田永胜,成美玲,李振通,李子奇,黎琳琳,王林娜,王晓梅. 2021

[2]棕点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后代与亲本的形态差异. 吴玉萍,田永胜,李振通,张晶晶,李子奇,成美玲,王林娜,马文辉,庞尊方,翟介明. 2019

[3]鞍带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F1代变态发育和生长特征分析. 成美玲,田永胜,吴玉萍,李振通,张晶晶,王林娜,马文辉,庞尊方,刘成磊,孙芳芳,翟介明. 2019

[4]云纹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远缘杂交后代 发育与生长. 唐江,田永胜,李振通,成美玲,马文辉,庞尊方,李文升,王晓梅,翟介明. 2019

[5]棕点石斑鱼(♀)与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子代核型分析. 吴玉萍,田永胜,李振通,张晶晶,黎琳琳,王林娜,李子奇,陈帅,牛艺彭,翟介明. 2021

[6]不同环境条件对白蚁饵剂性状差异的影响. 刘超华,尹海辰. 2018

[7]芝麻有限与无限开花习性的遗传关系及其性状差异的初步研究. 乐美旺,肖运萍,张冬仙,周红英. 2000

[8]2008年河北省审定棉花品种的性状差异及聚类分析. 刘素恩,高倩,耿军义,崔瑞敏,王兆晓,刘存敬,郭宝生. 2009

[9]武汉地区紫薇的调查研究. 范银山. 1985

[10]60Co-γ辐射荷兰鸢尾突变株性状分析. 林兵,樊荣辉,陈宇华,方能炎,叶秀仙,钟淮钦,黄敏玲. 2021

[11]两株耐辐射戈壁奇异球菌的比较研究. 袁梦龙,唐然,吴菁,张维,陈明,林敏. 2008

[12]真空包装青石斑鱼片在0℃贮藏时的品质变化特性. 宣伟,励建荣,李学鹏,朱军莉. 2010

[13]基于高通量测序的青石斑鱼基因组微卫星开发及评价. 高峰涛,邵长伟,崔忠凯,王升鹏,魏敏,陈松林,杨官品. 2017

[14]摄食水平对几种重要海水养殖鱼类生长和氮收支的影响. 孙丽华,陈浩如,黄洪辉,黄良民. 2009

[15]3种特种水产品肌肉中脂肪酸组成比较及主成分综合评价. 罗钦,柯文辉,李冬梅,黄敏敏,任丽花,翁伯琦,潘葳,罗土炎. 2019

[16]磺胺甲噁唑和磺胺嘧啶在青石斑鱼组织中的分布及代谢规律. 邓建朝,丁军伟,杨贤庆,李来好,胡晓,吴燕燕,陈胜军,杨少玲,赵庆志. 2018

[17]4种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在青石斑鱼肌肉中的富集与消除规律. 丁军伟,邓建朝,杨贤庆,岑剑伟,李来好,陈胜军. 2018

[18]网箱养殖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鳃及体表粘附菌群的PCR-DGGE比较分析. 刘玉春,周志刚,石鹏君,何夙旭,姚斌,韩少锋. 2008

[19]网箱养殖青石斑鱼Epinephelusawoara鳃及体表粘附菌群的PCR-DGGE比较分析. 刘玉春,周志刚,石鹏君,何夙旭,姚斌,韩少锋. 2008

[20]蓝身大斑石斑鱼冷冻精子(♂)与棕点石斑鱼(♀)杂交后代发育及生长特征分析. 田永胜,唐江,马文辉,成美玲,李振通,吴玉萍,张晶晶,王林娜,庞尊方,王晓梅,翟介明.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